2025年才刚到六月底,市里社群就开始传:“新能源是不是要占一半了?”李师傅喝茶时说,干了快30年修车,这事儿还头一回遇见——乘用车卖出去的油车,竟然被电车追平了。倒是最近早市门口,拉活的面包车没见少,三线小地方还是油车多,毕竟哪有那么多桩能装。但城里开新车的不少就想着电车划算,补贴也多,天天聊价格杀疯了。
燃油车这阵子算是被往角上逼,特别是卖卡罗拉和思域的那几个店,销售私下群里吐苦水:新价连老客户都吓一跳,“指导价打八折,都快散伙了,还指望啥利润。”合资车的售后还能撑着点,纯靠保养和厂家的返点,怕连技师工资都发不出来。邻居家新买思域,不到13万元,说是比拼多多还便宜,保养还是找老王修理厂,图个放心。
不过谁都知道这价格战没个头,车卖得多短期坚持住点份额,长远却是在掏空自己的口袋。听厂家点头同意降价,车主高兴,技师却唉声叹气:“你看现在油车一年两三次小改款,哪还有劲头整大更新?”进配件突然涨价,市场上零部件也开始缺货,维修变得磨人。
不过老冯修车说,不是油车就全倒霉,还是有几张老底——像什么电池热失控、碰撞安全都让人心里犯嘀咕。真要碰那极端事,老油车的骨架可是实践里磨出来的。顺便说,去年楼下媳妇新买的电车冬天一场雪,续航一夜掉了快三分之一,差点第二天打不着火。她一句话:“还是油车,啥时候都能跑。”到乡下赶集的老家伙,随便一拐都找得到加油站,“五分钟加满”,谁还等充电排队。
南方城外那几趟货运小专线,只认油车。运水果老板怕仗电池跑不远,怕冬天掉电。还听同学说,东北那边零下30度,电车开半天,暖风舍不得开,电量根本不够用,油车打着就能走,“不怕冻”。城里小众玩的越野圈子,也吐槽纯电假把式,还是柴油机给力,有劲安稳,拉着重货一点不虚。
而今市面说要反击,老油车反倒琢磨怎么守底盘,打错位。比如把6万块的A0级轿车,配齐天窗和导航,直接供应年轻小白领,添头少也能立住脚;还有群里传的消息,说丰田新凯美瑞会上骁龙芯片,导航和车机全智能化,大屏跟新能源一样好用,插混反倒顾着油耗和续航,谁说油车就“不智能”?有人还吐槽国产燃油车座椅加热太鸡肋,东北人才知道那玩意多实用,甚至听说部分厂子偷偷加装发动机怠速升温模式,方便极寒启动——这个配置外头媒体基本没写。
混动这路子算是“既要又要”,听修理厂老秦吹牛,本田第四代i-MMD油耗超级低,平时市区跑不过4个油,电池小得稳,续航焦虑没那么大。丰田的THS混动系统其实更适合跑长途,油箱加满上青岛根本不慌。就是有点点小问题:据说有车主反应,强混系统高频换挡偶尔会“电机啸叫”,师傅说影响不大,但细心的朋友要多注意定期检查变速箱油。
出口这阵子也变个玩法,听说欧洲那边不着急转电,美国皮卡市场还死撑油车。国产厂商像哈弗H9那些越野出口,价格能做得下去,比国外同级能便宜两成,机油保养还算平价。在国内没前景的车型,淘汰三四线市场和海外其实也算一条路。
有邻居调侃,油车以后可能变成稀罕玩意。局部领域还是有生存空间——比如出租车、长途物流、公路特种工程,就不是电车能完全抢过去的。而且,买15万以上的消费人群越来越看重驾控和用料,油车的底盘质感和隔音,其实下了功夫,只是一直没玩到台面上。业内小众流传,福特蒙迪欧和大众帕萨特在海外能坚持,靠的就是舒适和耐用,真不是国内这点市场定价。
有个八卦,截至今年5月,西北地区的汽油车保有量还是在增加,工地上小货拖车没法完全电驱,有人说跟地方政策和补贴脱不了干系。圈子里赌,“燃油车不会一夜消失,等充电桩能比加油站还多,电池最冷天不掉电,那时候再说分胜负。”
顺便提,詹姆斯·戴森以前折腾电动车,后来停项目时说了一句:要么找全新路数,要么别纠结是不是电还是油,出行方式不是动力就能革新。这话汽车圈现在也有人拿来开会时提,算是业内的口头禅了。
到头来,燃油车还在和新能源磨,谁也没说最后淘汰谁。前些日子,老杨拉着新油车去内蒙古跑工地,路上跟拉电动轿车的司机闲聊,对方愁续航,一路找桩,结果晚到了半天。回市区后新油车座椅掉了一块皮,师傅反而不着急修,说反正还能开几年,关键是蹭的老段子在朋友圈发了一句:“等油车二手涨价,看谁先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