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

ID.AURA概念车这事儿,你们觉得图个啥?是不是有时候,看这些大厂玩电动化升级,总觉得——哎,又出新车了,但跟我有啥关系?是,我承认,拿大众来说,出了个ID.AURA,跟咱们普通人,眼下是够不着的。但咱们不聊怎么买它,聊聊背后这层意思。

先问一句,大众什么来头?这在中国混了那么久,谁还没听过“朗逸”、“途观”?这牌子在咱老百姓心里那稳固地位,是靠一代代车型砌起来的。可眼瞧着这两年,国内新能源车企跟下饺子似的冒出来,什么比亚迪、华为、理想,都是动静一波接一波。大众怎么办?不转型,怕真被时代落下。所以我觉得这ID.AURA,不仅是辆电车,更有点救命稻草的意思。

为啥要又推一堆电动车?我看很简单,传统合资厂商的日子不好过了。国产品牌疯了似的发展,价格往下砸,技术一天一个样,这时候你不加速创新,等着喝西北风?再说大众,不管是之前的“油改电”,还是ID系列,没少挨骂。大家都说——永远慢一步,跟不上节奏。可这次ID.AURA,再加后面撤出速腾L跟揽境进展,让人感觉,大众真是打算把家底掏出来了。

咱们来品品这个车本身。纯电轿车、轿跑溜背、风阻系数0.22Cd,光这几个关键词,你是不是觉得熟悉?对啊,全是现在流行的电车范儿,跟那些国产电车放一起,也不算“老外”,终于学会讨好年轻人了。再加上什么LED灯带、发光Logo、渐变漆面,可是说,这几年国产厂商刷爆短视频的小把戏,大众一股脑全用上了。有人说这是“跟风”,我倒觉得是“大厂终于低头”,以前合资品牌都是摆着传统姿势“你爱买不买”,这会儿终于明白,要是在中国混,就得接地气、懂会玩。

你琢磨琢磨,大众为啥今年这么拼命?前年之前,他们主打的是“油车有底蕴”,电车嘛,怎么着都有点“试水”那味儿。现在明摆着摒弃那套慢腾腾思路,开始全国巡展,不光上海,北京、成都都去了。这是要挨家挨户给你看,告诉大家——我们也能造喜欢的电动轿车。这种姿态挺打动人的。一直以来,德系大厂总觉得中国市场是提款机,只需每年翻新个车脸、堆点配置,销量就跑不了。可如今市场变了,消费者更挑剔,哪家敢原地踏步,分分钟掉队。

再说说技术。CMP平台、CEA电子架构、OTA升级、高通8295芯片,这些堆出来,不就是科技范儿嘛。以前大众电车最被吐槽“车机笨、交互差”,现在终于懂得“得智能者得天下”,在算力上跟国产车对齐了。你说这是不是市场逼的?哪怕你家底厚,有品牌光环,还是得把新东西搞出来。车机是现在卖车的颜面,谁还用那种卡卡顿顿的破屏、不跟手机互联的那一套?科技升级,就是让年轻人有理由把钱掏出去。

还有一层细节,大家倒是容易忽略。ID.AURA这车,主打年轻家庭,定位很明白:没瞄着老头老太太,也不是纯小资单身狗,而是新一代成家立业那拨。这说明啥?说明大众觉察到中国消费主力已经换班,昔日“桑塔纳”“宝来”那种单纯实用、皮实耐用的路子,得加点科技和设计冲击力才能唤起购买欲。“淡紫微风”这种车漆名字,直奔心智营销,谁不知道现在买车都讲氛围感?其实从这一点来看,大众挺会循时而变,至少比自家老一代合资品牌战略聪明。

但回头咱也得问个问题:它好看,够智能,主打年轻家庭,真能卖得火吗?毕竟国产电车那一堆,还便宜、配置高,服务跟得上,谁会花更高溢价买个“合资电车”?这又是一道难题。以前大家信德系是买产品力,现在是买“性价比+新玩法”。大众要真想在中国电动化浪潮里站稳,光翻新设计还不够,价格得卷,服务得卷,体验得卷。你量产车上市,订价要是比比亚迪高一头,落地就是销量被压一脚。智能化这事儿,真不是拼热闹,用户会用脚投票。

这些年我一直琢磨一个道理——中国汽车产业早已换了天地。德系日系美系,在中国车市里的话语权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品牌歇菜,市场用脚踢出去。大众这步ID.AURA,就像是一场“自救”。它不是一台普通电车,而是全新姿态。什么叫全新?就是不再端着高冷范儿,不再拿“老资历”吓唬人,而是学会讨好人、学会发疯、学会和用户一起玩。但说到底,品牌和市场之间的博弈无非就是谁更懂顾客心思,谁先放下姿态、接地气,谁就能活得久一点。

这让我想起不少品牌刚开始转型的时候,那种“半吊子电车”,又贵又丑,智能体验根本跟不上,就是靠情怀在撑场面。大众现在终于醒了。你看速腾L、揽境,一边加长加大增配置,一边降起步价、玩花样。这才有点市场竞争力。ID.AURA算是旗帜,你要是明年上市之后还死守合资定价,照旧是“情怀韭菜盘”,那中国年轻人根本不买账。最理想的结果,是大众真的“卷到底”,把价格压下来,把智能化体验做好,彻底放弃那套老合资套路。到那时候,消费者肯定用钱包帮你投票。

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有驾
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有驾
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有驾
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有驾
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有驾

有些人老觉得,合资品牌更可靠,其实这个“可靠”早被国产品牌颠覆了。电池安全、智能交互,国产头部早都跑在前头,你还盯着合资老底?市场不会给你机会慢慢磨,机会永远留给最卷、敢拼的那个。大众ID.AURA这次如果真懂市场,也许能抢回一局,如果还是那套老样子,那就是“最后的倔强”。

有人问我,大众电动化提速有用吗?能逆转颓势吗?我觉得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苦战。混得好的也得持续下探,混得差的只能退出牌桌。大众不拼就等着被国产分食,拼了也未必能拼过,但至少勇气值得让人鼓掌。中国市场太大,用户太聪明,大家不再盲目崇拜国外品牌,所以你拿真诚和创新出来,市场会给你机会。ID.AURA是大众在中国新一轮电动化较量的“门面”,但不是靠面子取胜,是靠改变、坦然和放下。只有肯继续卷、继续低头、继续走心,才有机会把“合资品牌”的帽子戴回头。

有人说现在买车越来越难选,我觉得这其实是好事。选择多了,品牌就失去了跷二郎腿的资本。大家都卷,你才有便宜捡,有好玩,有体验升级。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局。我们不缺产品,我们只缺那些真心做中国市场的品牌。大众,愿你这次不再掉队,别让ID.AURA又成了“说好的创新,只是一阵风”。市场已经把考卷递给你,答不答得好,看你自己。

大众推ID.AURA,主打年轻家庭,技术服务双升级-有驾

反正最后受益的,还是每一个在中国买车的普通人。谁懂人心,谁能赢,谁还端着姿态,谁就出局。至于ID.AURA明年上市到底能玩成啥样,这不是发布会决定的,是消费者的投票箱决定的。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