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救不了场! 10月销量暴跌38%,李想的路在何方?
理想汽车又交出了一份难看的成绩单。 10月份只卖出31767辆车,这已经是连续第5个月销量下滑了。 相比去年同月,销量直接跌了38%还多。 更惨的是,今年前10个月加起来才卖了32.9万辆车,连年度目标的一半都没完成。
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理想还是新势力里的销冠,月销动不动就破5万。 而现在,零跑一个月卖了7万多辆,鸿蒙智行6.8万辆,蔚来、小米、小鹏也都稳稳站在4万辆以上。 理想已经彻底掉出了第一梯队。
最打脸的是,9月底刚发布的纯电SUV理想i6,上市5分钟订单就破万,据说总订单已经超过7万辆。 这么火爆的新车,却没能扭转理想的销量颓势。 问题出在哪? i6的产能根本跟不上,10月份实际交付量少得可怜。
理想L6卖不动了
理想的主力车型L6后劲不足。 这款曾经撑起理想半壁江山的走量车型,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问界M8每个月稳定卖出2万辆左右,仅这一款车就占了理想整个品牌10月销量的三分之二。
更让理想头疼的是,增程式市场整体都在萎缩。 去年增程车还是香饽饽,销量暴涨181%,今年却连续多月同比下滑。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纯电或者插混车型。
理想L6的定价也出了问题。 24.98万元的起售价,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显得毫无竞争力。 零跑用更便宜的价格提供了类似的配置,问界则用华为的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抢走了高端客户。
i6和L6自己人打自己人
理想内部出现了严重的产品内耗。 i6和L6价格高度重叠,都是24.98万元起。 i6作为纯电车型,不仅续航达到720公里,还标配了冰箱彩电大沙发、5C超充和双腔空悬。 相比之下,L6除了增程带来的续航优势外,在其他方面全面落后。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很:同样的价格,为什么不买配置更高的i6? 这直接导致L6的潜在客户大量流失。 有经销商透露,i6上市后,L6的到店咨询量直接腰斩。
理想内部人士承认,i6是目前所有车型中毛利率最低的。 就算i6未来月销能达到1.5万辆,按单车净利3万元计算,全年也只能贡献54亿元的利润增量,远远补不上L系列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
产能瓶颈卡住脖子
i6的产能问题已经成为理想的致命伤。 理想为i6规划的产能严重不足,9月排产仅7000台,10月1.3万台,11月2.3万台,12月2.5万台。 这样的产能完全无法满足超过7万辆的订单需求。
常州工厂的产能爬坡需要时间,预计要到明年第一季度才能实现月产2万辆的目标。 这意味着大量已下订的消费者要等待3个月以上才能提车。
有业内人士分析,理想的供应链管理存在短板。 是在电池和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供应上,跟不上新车推出的节奏。 这直接制约了i6的交付能力。
降价也救不了销量
面对销量持续下滑,理想在10月份对L系列进行了大幅降价。 L6全系优惠2.5万元左右,起售价降至22.5万元。 市场反应冷淡,降价并未带来预期的销量反弹。
分析师指出,理想的品牌溢价正在快速流失。 曾经靠着“家庭豪华”定位吃遍天的理想,现在不得不参与价格战。 降价又压缩了利润空间,形成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频繁降价伤害了老车主的感情。 有刚提车不久的车主表示,一个月就亏了好几万,以后再考虑换车时会对理想品牌产生顾虑。
质量问题频发雪上加霜
理想近期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在影响消费者信心。 从i8的“撞乘龙”事件,到MEGA的着火事故,理想的产品质量受到质疑。 虽然理想最终承认MEGA着火是防冻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的电池热失控,并进行了召回处理,品牌形象已经受损。
在各大汽车论坛上,关于理想车型质量问题的讨论增多。 有车主反映L系列存在异响、车机卡顿等问题。 这些负面口碑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经销商压力山大
销量下滑直接传导到终端渠道。 一些理想门店的销售顾问表示,最近几个月到店客流量减少,成交率也在下降。 有的门店已经开始缩减销售人员规模。
库存压力也在增大。 虽然理想官方表示库存保持在健康水平,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车型的库存周期已经超过两个月。 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一些经销商不得不加大优惠力度。
竞争对手步步紧逼
就在理想陷入困境的同时,竞争对手们却在加速布局。 问界计划在年底前推出改款M8,配置将升级。 零跑则持续扩大产品线,覆盖从10万到30万的不同细分市场。
华为智选车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问界、智界等品牌凭借华为的技术背书,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建立起优势。 这些都是理想目前难以企及的。
蔚来和小鹏也都在纯电领域持续发力。 蔚来的换电网络越铺越广,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迭代。 相比之下,理想在核心技术上的投入显得不足。
李想的AI梦想遭遇现实打击
李想曾经公开表示,理想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一家AI科技公司。 现实是,理想连最基本的销量问题都还没解决。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不得不承认今年无法完成销量目标。
有分析师直言,理想现在谈AI梦想为时过早。 当务之急是稳住基本盘,让L系列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同时要尽快解决i6的产能问题,把订单转化为实际交付。
理想的研发投入也受到质疑。 相比其他头部新势力,理想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上的投入相对保守。 这可能导致其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
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耗尽
资本市场对理想的表现越来越失望。 理想的股价已经连续多月下跌,与i6订单火爆形成鲜明对比。 投资者担心理想的盈利能力会持续下滑。
有机构下调了理想的目标股价,认为其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增程市场萎缩、纯电转型缓慢、竞争加剧,这些因素都在影响投资者信心。
融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新能源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资本更加青睐那些有核心技术、能持续盈利的企业。 理想需要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