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下一城,拿下30张L3牌照,长安、赛力斯成赢家

最近,咱们国家在汽车这块儿办了件大事,可能很多人还没太注意,但这事儿跟以后咱们怎么开车、怎么坐车关系可大了。

简单来说,就是工信部开始给一些高科技汽车发一种特殊的“准考证”,允许它们在真正的高速公路上测试“L3级别自动驾驶”。

这个L3是啥意思呢?

华为再下一城,拿下30张L3牌照,长安、赛力斯成赢家-有驾

说白了,就是在符合条件的高速路上,车子可以自己接管驾驶,司机的手脚都能解放出来,可以看看手机、处理点事情,但眼睛还得看着点,随时准备在系统提醒的时候把车接管回来。

这可不是以前那种定速巡航或者车道保持的辅助功能了,而是向真正的“无人驾驶”迈出了一大步。

消息一出来,大家发现,这批含金量极高的“准考证”,大部分都落到了华为和它的合作伙伴手里。

总共发出去的牌照里,跟华为技术合作紧密的车企,一下子就拿走了30张。

这一下就在汽车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批牌照里,最显眼的就是来自重庆的两家车企,长安汽车和赛力斯。

它俩就像是班里最用功的两个学生,加起来就包揽了28张牌照,几乎形成了垄断的架势。

其中,长安汽车拿得最多,足足有17张,主要用在旗下的深蓝和阿维塔这两款新潮的电动车上。

赛力斯也不含糊,他们的高端车型问界M9也拿到了11张,准备在重庆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大展拳脚。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我们熟知的品牌,比如比亚迪、宝马、奔驰这些国内外的大厂,这次拿到的牌照就少得多了,基本上都是一个品牌拿一张,更像是在部分城市进行一些小范围的尝试和探索。

而北汽的极狐在北京也拿到了一张,算是给北方的车企争了口气。

这么一对比,就能看出来,华为技术加持下的这个“中国队”,这次是以集团军的姿态,有组织、有规模地在全国几个关键城市铺开了一张巨大的测试网络,这阵仗可比零敲碎打的测试要大得多。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次测试的主战场,选在了路况复杂得出名的重庆?

按理说,自动驾驶测试不应该先找个路况简单的地方,稳扎稳打吗?

这背后的门道可深了。

去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那里的路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过山车”,上下坡度大得惊人,立交桥一层叠着一层,跟迷宫似的,还有数不清的桥梁和隧道。

这种路况,对开车的老司机都是个不小的考验,更别提对依赖各种传感器和算法的自动驾驶系统了。

华为再下一城,拿下30张L3牌照,长安、赛力斯成赢家-有驾

摄像头、雷达在频繁进出隧道时光线剧烈变化时会不会“发懵”?

车辆在上又长又陡的坡道时,动力控制和周围车辆的距离判断准不准?

在盘根错节的立交桥上,导航和路径规划能不能搞得清楚?

这些都是极端的难题。

而车企和技术公司们的想法恰恰是,就是要啃这块最硬的骨头。

他们觉得,如果一套自动驾驶系统能在重庆这种“地狱难度”的考场里跑顺溜了,收集到足够多的复杂数据,并把算法打磨成熟,那以后把它放到全国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平坦大路上,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这就好比一个飞行员,总在最恶劣的天气里训练,那将来遇到好天气飞行,心里就特别有底。

所以,重庆的复杂路况,反而成了最宝贵的“天然试验场”。

当然,这也离不开重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希望通过拥抱自动驾驶这个未来产业,来巩固和提升自己作为汽车重镇的地位,这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布局。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华为了。

在这场自动驾驶的竞赛中,华为的角色非常聪明。

它自己不下场造整车,而是选择当那个最厉害的“技术大脑”供应商。

它把最核心的智能驾驶全套系统、智能座舱、电驱动系统等打包起来,提供给像长安、赛力斯这样的汽车企业。

这种合作模式,让华为可以专心致志地攻克技术难题,而不用去操心造车本身那些繁琐的事情,同时也避免了和所有车企都成为竞争对手。

而长安、赛力斯这些车企,则通过与华为的合作,迅速拥有了顶尖的智能化能力,推出了像阿维塔、问界这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次牌照的大量获取,就是这种合作模式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当然,牌照发下来,测试车跑起来,并不意味着我们普通人马上就能用上这个功能了。

华为再下一城,拿下30张L3牌照,长安、赛力斯成赢家-有驾

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责任和安全。

如果车子在自动驾驶状态下出了事故,责任到底算谁的?

是没及时接管的司机,还是设计系统的车企和技术公司?

这个问题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听说保险公司已经在研究专门的保险产品了,但最终还是要等国家层面的法规出台。

另外,大家对这项新技术的信任度也需要时间来建立。

从市场反应来看,就像赛力斯问界M9,虽然它的智能驾驶功能很强大,但愿意花几万块钱选装这个功能包的消费者,目前看还不是大多数。

一部分原因是价格确实不便宜,另一部分原因,恐怕就是心里还不太敢完全把方向盘交给电脑。

大家心里都会嘀咕:这东西真的靠谱吗?

万一出点问题怎么办?

这种谨慎的态度非常正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所以说,现在我们在路上看到的那些车身贴着“L3测试”标志的车辆,它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当“数据采集员”。

它们在重庆的山路弯道上,在上海和深圳的高速公路上,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刹车、每一次避让,都在为背后的系统积累宝贵的经验数据。

这些数据是让自动驾驶系统从“新手”成长为“老司机”的唯一途径。

车企们现在争抢牌照,一方面是为了技术验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理直气壮地告诉消费者:“我的技术是经过国家批准,在真实道路上跑过的,是可靠的。”

总而言之,L3自动驾驶牌照的大规模发放,特别是向华为系车企的倾斜,是中国在智能汽车赛道上加速前进的一个明确信号。

它表明我们的技术储备和测试准备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距离我们普通人能真正“躺平开车”还有一段路要走,相关的法律法规、成本控制和公众信任都需要时间去完善和建立,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也已经迈开。

这场正在真实道路上进行的“大考”,正在扎扎实实地为我们描绘一个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