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选择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车主来说,心里可能都有一本说不清道不明的“体验账”。
当初选择它,图的是既能享受电车在市区通勤的低成本和安静顺滑,又没有纯电车那样的长途续航焦虑,听起来是个两全其美的完美方案。
然而,现实往往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给人泼上一盆冷水。
最常见的情景就是跑高速或者长途自驾,当仪表盘上的电池电量掉到警戒线以下时,这台车仿佛瞬间被切换了性格。
原本安静的车厢里,会突然闯入发动机的轰鸣声,油耗数字也开始不客气地往上飙升,最让人难受的是,脚下的油门踏板会变得像踩着一团棉花,软绵无力,想在高速上超个车都得提前盘算好久。
这种电量充足时是条龙,电量耗尽时变成虫的巨大反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亏电感”,长久以来一直是增程式汽车技术路线绕不开的一个核心痛点,也让许多潜在消费者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就在大家对增程技术的讨论还停留在它究竟是过渡方案还是未来方向时,广汽集团带着一套号称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方案站了出来,名字叫作“星源增程”。
广汽宣称,他们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来打磨这套技术,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终结增程式汽车的“亏电感”,重构大家对于这类车型的驾驶体验。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大胆的宣言,毕竟要解决的是一个行业性的普遍难题。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广汽凭什么有这样的底气?
其实,如果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十多年前,就会发现广汽在这条技术赛道上,其实是一位起步非常早的“长跑选手”。
早在2010年,当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人对电动车的概念还很模糊时,广汽就已经承担了国家级的增程技术攻关项目。
这意味着,在许多企业还在全力攻克纯电技术壁垒的时候,广汽已经分出了一部分精力,开始探索“油”与“电”如何更高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