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岚图梦想家成都车展预售1小时破万单
那天在成都,天气闷得像要下雨,展馆里却是另一种热乎劲。2026款岚图梦想家刚把预售价一挂出来——38.99到45.99万——人堆就围上去了。销售小王说,他连水都没顾上喝,就在平板上一单接一单地敲,结果一个小时过去,后台数字蹭蹭过了1万台。9月1号起陆续到店,这节奏,让我想起去年隔壁老刘订车等了仨月的故事,他还调侃“这回你们怕是得抢”。
这次它分智能超混和智能纯电两个版本,还捆了一堆权益:2000抵5000的膨胀金、终身三电质保、基础保养也免了,还有优先交付。我问售后师傅老唐,“真终身啊?”他抬头笑,“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呢,不过别拿去飙山路,那不算正常使用。”
说实话,这车自打第一代出来,就把不少原本盯着进口MPV的人拉回来了。高净值用户群里有人戏称它是“祛魅剂”,因为以前觉得只有合资才配叫豪华,现在看见梦想家的销量榜成绩——新能源MPV类多月冠军、13万多用户认可——心态全变了。群友阿伟甚至卖掉了开两年的老美系换成它,说油钱省了一半不止。
今年的新款直接甩出8个所谓全球领先科技,其中有几个听起来挺玄乎:62.5度超充大电池、智能后轮转向、百万级魔毯底盘,还有华为乾崑ADS 4智驾和鸿蒙座舱5,更稀奇的是AI零重力按摩舱。我试坐的时候,那36个传感器不到一秒就调整好姿势,比我家按摩椅聪明多了,还能26点叩击式按到腿肚子的位置。这玩意儿长途真能救命,上次跑川藏线,我腰差点废掉,要是早有这个……唉,不提也罢。
动力部分,小王顺嘴提到800V高压架构时,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快充。他说20%冲到80%只要12分钟,有客户自己测过,从服务区去趟厕所回来就差不多满格,再加上350公里的纯电续航(CLTC),日常通勤基本告别油箱。我插嘴问:“亏电呢?”他说馈电油耗5.2升每百公里,比同级低三成左右,而且490kW功率和915牛·米扭矩让零百加速进6秒,这数据放MPV圈子确实炸裂。不过维修工阿康提醒过,高压系统虽然稳,但碰撞后检测程序复杂,一定要找熟手,不然排查漏检很麻烦。
外观还是那个鲲鹏展翅造型,新加了一种叫金銮红的双拼色,据说灵感来自故宫宫殿漆色。我个人更注意内饰,那块Zebra wood斑马木纹饰板摸起来细腻,还有映山河透光面板,在夜间氛围灯映衬下特别显层次感。今年软包覆盖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常触区域,冬天手肘靠着不会凉嗖嗖。另外新添紫米和玄青两种配色,有位女客户当场拍板选紫米,说跟她包包颜色正搭套装效果好看得很,她男人站旁边直摇头,说“又不是买衣服”。
操控方面,它用上全球首搭的混动MPV智能后轮转向,大车身掉头半径缩小很多。在我们小区那条窄巷子试了一圈,以前需要倒一次才能拐过去,现在一把方向盘搞定。而且百万级魔毯悬挂在经过减速带时几乎没有颠簸感,让我想起之前朋友开的某德系商务,每次过坎都晃得杯里的咖啡溢出来,这对比太明显了。不过老司机黄叔提醒,大悬挂系统维护成本可不低,一旦漏气或者控制模块出问题,就是四位数往上的账单,所以最好定期检查气囊状态别拖延。
至于智驾体验,我跟着技术员跑了一段城市+高速组合路况。他演示拥堵防加塞功能的时候,我们前方突然插进来辆急性子的出租车,系统自动轻微刹停再顺滑跟进,没有突兀顿挫;ETC口也是自动通过,全程没伸手碰方向盘或踏板。这套ADS 4硬件阵容夸张: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总共27个传感器环绕。而鸿蒙座舱5让我印象深的是HSpace-Link功能,把平板内容直接拖拽到中控屏继续播放电影,中途停车熄火再启动还能无缝接续,很适合带娃出门哄孩子安静下来(亲测有效)。
家庭场景不用多讲,大七座布局配全席通风加热按摩已经够照顾周全;商务用途则靠外观气场与内部配置撑面子。一位做地产的大哥现场签约,他说客户第一次坐他的旧埃尔法还夸空间大,但第二次开始嫌噪音大、中控落伍,“现在换这个,看他们还有啥挑剔”。不过他也承认,对习惯燃油的人高压快充网络覆盖依旧需要提前规划路线,否则跨省长途可能会焦虑一点点。
行业背景其实更耐人寻味,以前合资品牌牢牢占据高端MPV市场的话语权,只是在空间尺寸和舒适配置上下功夫,却迟迟解决不了续航短、补能慢、大体积难操控这些核心痛点。这几年插混技术从初代勉强够用,到后来疯狂堆电池省一点油,都受限于燃油平台改造瓶颈。而这回岚图用800V架构+5C快充彻底翻篇,把竞争从比谁屏幕大拉到了比谁技术硬核。有意思的是,我们修理厂附近一家租赁公司老板最近退掉几台老牌进口商务,全换成梦想家做婚庆接送生意,因为算下来一年节省运营成本足够再买半辆新车,他乐呵呵地给我们发红包请吃火锅庆祝升级成功,还打趣以后新人坐的不只是婚车,是未来科技体验馆……
同台亮相还有岚图追光L轿车版,据现场工程师透露,它纯电续航410公里,也走高端混动路线,看样子品牌是在铺完整产品矩阵。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像梦想家一样,在细分市场掀桌重排格局,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啦,下回有机会再聊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