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万起售的北欧SUV,给老车主免费换芯片,京沪高速充电22分钟跑赢Model Y,这盘棋吉利怎么算的

69.8万起售的北欧SUV,给老车主免费换芯片,京沪高速充电22分钟跑赢Model Y,这盘棋吉利怎么算的

朋友圈里一个极星车主转发了条售后通知,说可以预约免费更换新芯片。我第一反应是看错了——这年头还有车企给卖出去的车做硬件升级?打电话确认,对方说真的,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从30 TOPS直接跳到254 TOPS,工时费都不收。挂了电话我琢磨半天,要么是极星疯了,要么就是这背后有我们没看懂的账。

2026款这次改动不小,核心就是把电气架构从400V拉到800V。电压翻倍听着技术味儿挺重,实际开起来区别在哪儿?上个月陪朋友跑京沪高速,他那台Model Y充到60%开始掉功率,我们在服务区吃完饭出来,他还剩20%没充满。同样的时间,800V架构的车理论上能多补40%的续航。10%充到80%,新款极星测下来22分钟,比现款省出来的8分钟,够你上趟洗手间、买杯咖啡,顺便把工作群消息回完。

更实在的变化在发热控制。以前夏天跑高速,电池温度一上来就强制降速,充电桩功率明明支持150kW,实际只能跑80kW。高压系统这个问题缓解不少,散热效率上去了,至少不会因为过热被迫龟速充电。再往后看,国内350kW超充桩这两年铺得挺快,三年后可能占到三成多,这车算是提前卡了个位置。

动力数据671马力、零百3.8秒,这些放在发布会PPT上都是常规操作。但驱动逻辑改了之后,开起来感觉确实不太一样。前电机平时巡航会断开连接,真给油门的时候才接入,整个动力响应偏向后驱风格。弯道那股推着屁股走的感觉,跟纯四驱的平稳不是一个路子。开过后驱性能车的人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

芯片这事儿其实挺微妙。算力提升8倍,激光雷达、摄像头那些传感器数据处理能力上来了,车道预判精度能到厘米级。但硬件升级免费开放给老车主,这操作在行业里确实少见。大部分品牌巴不得你三年一换车,极星反其道而行,到底是真的服务意识到位,还是销量压力下的权宜之计?不好说。

69.8万起售的北欧SUV,给老车主免费换芯片,京沪高速充电22分钟跑赢Model Y,这盘棋吉利怎么算的-有驾

价格还没公布,但现款69.8万的起售价摆在那儿,新款只会更贵。这个价位段,BBA的电车在铺渠道,蔚来ES8在堆服务,极星的品牌认知度相比之下还是差点火候。外观基本没变,就车门标识大了一圈——喜欢极简风格的人觉得克制,看不上的人会说缺新意。

落到实际用车场景,得分情况看。经常跑长途的人,一年上高速服务区十几次,800V系统的价值能体现出来。但要是日常就城里通勤,周末近郊转转,家充桩功率有限,充电快20%还是30%,体感差距没那么明显。毕竟晚上插上第二天满电,多等半小时少等半小时,影响不算大。

数字钥匙支持苹果和安卓,能分享给5个人,权限细分到只开门不能点火。这功能看着花哨,但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临时借车给朋友,确实比传统钥匙省事。离车自动落锁这种小功能,OTA推一下就能实现,倒是能少纠结“我锁车了吗”这个问题。

市场策略上,极星先在英国首发,国内网点今年要从55家扩到120家,但价格卡在高端,明显躲开30万级的价格战。瞄准的大概不是走量市场,而是那批认可北欧设计、在意环保理念、不太care品牌溢价的用户。车内那些可追溯来源的Nappa真皮、FSC认证的木材装饰,说穿了就是卖给愿意为“价值观”掏钱的人。

800V技术现在不算稀罕,保时捷Taycan、现代IONIQ 5早就在用,落地体验才是关键。极星这次硬件层面确实舍得投入,但市场接受度如何,还得看后续的渠道覆盖和售后响应速度。北欧品牌在国内一向有个通病——调性够了,接地气的程度总差那么点意思。

值不值这事儿因人而异。老车主能免费升级芯片,确实赚了;准备新入手的话,不妨等等看实际路测数据和车主口碑。买车这事儿,参数再好看,也得自己上手开过才算数。至于极星给老车主免费换芯片这步棋,到底是真心实意做服务,还是另有盘算,时间会给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