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聊发动机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在聊玄学。你说这几款发动机故障率低,就好像在说寺庙里的某几尊佛像比较灵。信则有,不信则无。但车圈这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的舞台剧,总得有几个角儿被推到台前,扮演“稳定可靠”的人设,今天说的这几位,就是典中典的“老戏骨”。
先说大众那个EA888,这玩意儿简直是车圈渡劫飞升的活教材。早些年烧机油烧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后备箱里不备两桶机油,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说自己是德系车主。那会儿的车主,对机油尺的熟悉程度,比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单都上心。但大众牛就牛在,它真能硬着头皮把这个劫给渡了。现在的三代、四代机,不装了,摊牌了,它确实成了一个“好学生”。它不是那种天才,而是那种偏科被老师猛锤,然后疯狂补课,最后总分居然还不错的努力逼。
它把动力和油耗给你拿捏得死死的,刚好卡在那个让你爽,但又没那么爽的微妙节点上。就像一个渣男,总能给你点甜头,但绝不让你吃饱。因为用得实在太广,从帕萨特到A6L,哪哪都是这张熟面孔,导致修它的师傅比你家楼下修电动车的王大爷还多。所以后期维护,与其说是方便,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规模效应。坏了?没事儿,隔壁老王家拆一个给你换上。这哪是可靠性,这叫赛博朋克式的零部件复用。
然后是丰田的2AR-FE,这个发动机,你不能叫它发动机,你应该叫它“老干部养生茶杯”。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向你证明,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东西可以无聊到极致,也可靠到极致。丰田的工程师在设计它的时候,脑子里估计就三个字:别坏了。至于什么激情、声浪、推背感,那是什么?能吃吗?能让我早点下班回家陪老婆吗?
开一台装着2AR-FE的车,你的驾驶欲望会被瞬间抽干,整个人进入一种无欲无求的佛系状态。你甚至会怀疑人生,我买的这到底是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移动的静心蒲团?它从来不会给你任何“惊喜”,比如在高速上突然给你来个异响,也绝不会给你任何“惊吓”,比如在早高峰的立交桥上直接给你撂挑子。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必须承认,这种“无聊”是福报。因为生活已经够操蛋了,我不想再让一个铁疙瘩来给我增加KPI。它就是汽车界的压缩毛巾,看着不起眼,用起来才知道,哦,原来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这么个感觉。
接着看福特的Ecoboost,美系发动机里的“叛徒”。以前的美系车,V6起步,V8横走,喝油跟喝水一样,三体人看了都觉得这不符合能源守恒定律。后来发现这么搞下去,裤衩都得赔给加油站,于是福特开窍了,悟了,搞出了Ecobo-boost这个小排量涡轮增压的“压缩恶魔”。
这操作属于典型的“如果打不过,那就加入他们”。它硬生生把一个膀大腰圆的相扑选手,给饿成了浑身腱子肉的UFC拳手。动力感受还在,那种蛮不讲理的底气还在,但饭量(油耗)下来了。这让福特的车开起来特别分裂,你以为它是个文弱书生,一脚油门下去,它能给你踹墙上。早期的产品有点小毛病,像个刚学会上乘武功就出来瞎混的愣头青。但现在嘛,人家已经是一代宗师了,把内力控制得炉火纯青。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福特比喻成UFC选手可能有点不尊重UFC,毕竟人家是真打,福特只是想多卖几台车。
最后是现代的Theta II,这哥们儿是韩系车逆天改命的最大功臣。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在德系日系美系神仙打架的时候,现代起亚就跟在后面捡装备。你这个技术不错,我学;你那个设计挺好,我抄。Theta II就是这么个集大成者,一个六边形战士。你要动力?有。你要省油?还行。你要可靠?没啥大毛病。
它就像班里那个永远考第五名的同学,你感觉不到他有什么特别牛逼的地方,但人家就是稳定输出,门门功课85分以上。妈的,最烦这种卷王了!现代起亚能把车卖遍全世界,靠的不是什么品牌玄学,就是靠Theta II这种不给你任何明显理由拒绝的“心脏”。它让全世界的消费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诶,原来汽车这个东西,不一定非得有什么信仰,当个好用的工具,也挺666的。
不过,说到底,发动机这个铁疙瘩的命,跟你怎么盘它,关系巨大。这让我想起我家楼下那个修了三十年自行车的王大爷,他总说,活儿干得好不好,不在家伙新不新,在手熟不熟。道理都是相通的。你给再牛逼的发动机喝地沟油,天天红线起步,保养跟便秘一样憋着不去,那它就是神仙也得拉缸给你看。定期给它上上香(做保养),别贪小便宜,它才能保你平安。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上面这几位优等生,闭着眼选,大概率不会让你哭晕在修理厂。但说到底,一台发动机的命,跟人的命一样,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你伺候得再好,它该拉缸的时候,挡也挡不住。所以,别想太多,油门踩就完了。真坏了?正好换新车,耶!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