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哈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现场喊号管理有序,车主等待半小时

京哈高速,2025年9月30日晚,那一刻的凌海服务区,现场真是有点紧张,大批电车车主聚集,大家都盯着前方的充电桩,气氛里带着焦虑和无奈,仿佛随时会爆发。

只见服务区里,有个大喇叭被人举着,声音一遍遍在空气里炸开:“54号有没有,55……”,夜色下,号码一声接一声,像是催促,也像是提醒,每个人都站得笔直,轮到谁心里都清楚。

京哈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现场喊号管理有序,车主等待半小时-有驾

2025年10月1日凌晨,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一位刚刚排队充完电的车主,这位车主回忆,昨晚他在凌海服务区排了半个多小时,期间只能等着工作人员不断叫号,心里有些烦躁,毕竟节前高速车流太大,能不能顺利充电,真不好说。

其实在节假日前夕,尤其国庆这种大假,大家都想赶在10月1日零点下高速,图个免费,这种心理很普遍,服务区里人多车多,充电桩前自然排起长龙,谁也不愿意掉队,毕竟排队时间一长,计划就全乱了。

有意思的是,管理方好像也没完全准备好,记者以车主身份打电话过去,接线员说她不了解昨晚为什么要排队叫号,这回答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现场乱成这样,信息却没对上传递,沟通上明显断了层。

其实服务区提前增加了充电桩,理论上说,排队时间应该短一些,可现实往往打脸,节假日一到,新增的桩也架不住车多,充电刚需一拥而上,叫号成了唯一能维持秩序的办法,稍微慢一点,气氛就会起波澜。

有人说,既然高速已经免费,干脆先下高速再找桩,也许会快一些,问题是大部分车主还是不敢冒险,怕下去以后再返回被堵住,节假日路况谁都说不准,大家其实都在赌时间,赌运气,赌一场看不见的赛跑。

整个过程,表面看是充电排队,背后其实是新能源车主和基础设施之间的较量,车主想快点走,基础设施却跟不上需求增速,这种矛盾在节点时刻被无限放大,节假日成了压力的现场。

9月30日晚的服务区,扩音器成了临时调度中心,车主们像临时编队的士兵,听号入场,秩序勉强维持,但焦虑一点没少,每个人都在心里暗算还能等多久,下一步要不要换路线,这种不确定让人难受。

到10月1日凌晨,依然有不少车主在路上,新闻热线也开着,极目新闻的记者们在一线采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还在解释,说新增了不少桩,排队其实不会太长,这种说法让人半信半疑,毕竟现场等着的车一眼望不到头。

其实新能源车的普及,让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大规模出行的节点,服务区的适应速度根本赶不上车主的增长速度,叫号这种人工方式,像极了互联网时代的人工补漏,临时对付,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有车主说,这种排队叫号像是回到了过去,明明高科技电车满地跑,最后还得靠人工喊号维持秩序,多少有点讽刺,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现阶段没别的好办法,凑合一下,总比乱成一团强。

有人提建议,说能不能提前预约,甚至通过APP排队,但现实是,节假日突发状况太多,很多系统还没完全打通,临时的应急措施成了唯一选择,谁都怕自己掉队,谁都怕错过时间,现场的紧张感一直都在。

其实每到这种时刻,新能源车主和传统油车车主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油车加油快,电车充电慢,节假日这种“慢”被拉到极致,情绪也就随之高涨,甚至有人后悔没开油车上路,矛盾的声音也时不时冒出来。

有意思的是,大家嘴上抱怨,心里却清楚,新能源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只是这阵子基础设施还需加速追赶,谁都不想被落下,可现实就是,发展总有阵痛期,节假日排队也许只是表象,更深层的问题还没完全显现。

凌海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也挺无奈,看到车主们一波一波地来,新增的充电桩还是不够用,只能建议大家多看看周边,实在不行先下高速再说,现实条件有限,大家互相体谅成了唯一的缓冲剂。

其实这场景并非孤例,2025年国庆节期间,类似的排队充电现象在多地都出现过,新能源车的普及速度远超预期,但基础设施的升级跟不上,集中爆发的时候问题就会堆积,慢慢形成压力山大。

说到底,这场排队叫号,不只是车主与充电桩之间的博弈,更是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之间的拉锯,谁也不想掉队,谁都想追上时代,但总有一些节点,让人不得不慢等待,忍耐,甚至重新思考。

2025年这个国庆节,新能源车主们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成了一个特别的风景线,既有无奈,也有希望,现场的热闹和焦虑交织,像极了时代发展的缩影,每个人都在坚持,盼望着下次会更好。

至于下一个节点何时到来,基础设施能否跟上车主增长的步伐,这场“排队叫号”的局面会不会升级,还是说能被彻底解决,一切都还悬着,答案还在路上,没人能提前预知。

或许,等到下一个长假,再回到京哈高速的服务区,车主们还能不能听到扩音器里的叫号声,会不会有新的解决方案出现,谁都在期待着,也许改变就在下一个拐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