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田CR-V这个操作,讲真,有点不当人了。
别人降价是拿手术刀,一点点切香肠,他是直接掏出了电锯,对着自己大腿就是一顿猛操作,还自带BGM,一边锯一边问友商,就问你怕不怕?当年我那个朋友,就是文章里这位老哥的翻版,19年花了快20万提了CR-V,天天在我面前念叨什么“一日本田,终身本田”,什么品质、保值率、地球梦,一套一套的,仿佛车钥匙上盘的不是塑料,是家族传承的玉玺。
结果呢?现在好了,新款直接干到了12万级别。不装了,摊牌了。
我看着我那台当年近20万落地的车,再看看现在这个价格,血压“蹭”一下就上来了。我不是心疼钱,我就是气!凭什么!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特别残酷的逻辑:旧时代的玩法,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过去,合资品牌,尤其是日系,玩的是一种“修仙”的路子。它们默认自己是名门正派,修炼的是内功心法,比如发动机热效率、变速箱平顺性、故障率低。它们觉得只要自己内功深厚,就能一力降十会。保值率这玩意儿,曾经是合资品牌的祖传染色体,是刻在骨子里的傲慢。
但现在市场变了。一群不讲武德的“魔教”弟子冲了进来,他们不跟你拼内功,他们直接上法宝。你还在运气调息,人家直接掏出意大利炮,对着你的山门就是一发RPG。你跟他讲百年传承,他跟你讲冰箱彩电大沙发;你跟他讲机械素质,他跟你讲智能座舱KTV;你跟他讲热效率,他直接给你一套纯电闪电战,连油门都不让你踩。
这就叫降维打击。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本田是有感情的。我开过朋友的老雅阁,那种感觉很难形容,它就像一个你身边最靠谱但最无趣的朋友,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掉链子,但也别指望他能给你任何惊喜。那是一种朴素的、甚至有点土味的信任感。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大人。你还在跟人聊压缩毛巾多耐用,人家已经掏出任意门了。你看文章里那个侄子,他要去买车,叔叔推荐CR-V的理由是“靠谱”、“耐用”。这个逻辑没错,但这个逻辑在今天已经不是唯一的核心卖点了。
年轻人看的是什么?是那个12.3英寸的大屏幕,是能在车里唱K,是能用天猫精灵控制家里的扫地机器人。说起来我家的智能音箱现在主要的功能是当闹钟,而且十次有八次听不懂我说话。但这些功能,你必须要有。没有,就是落后。没有,就是跟不上时代。加大加大加大,配置必须拉满,甭管用户用不用,你先堆上去,气势上不能输。
这就是典型的“表演性”消费。车已经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电子产品,一个社交货币,一个移动的茧房。本田过去最不擅长的,就是“整这些花里胡哨的”。它就像个理工直男,你让他给你修电脑可以,你让他给你说句情话,他能当场宕机。
但现在,这个直男被逼到墙角,开窍了,或者说,是被打醒了。
混动CR-V一箱油跑一千公里,这个产品力非常能打。在现在这个充电桩比厕所坑位还难找的节假日,油混、增程这种东西,才是真正的“科技与狠活”。它完美解决了纯电爹的里程焦虑,又给了你一个接近电车的驾驶体验和低油耗。这玩意儿才是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因为最好的自动驾驶,就是让你根本不用去规划充电路线,想走就走。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和两田混动,一个解决了责任判定问题,一个解决了能源问题。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魔幻了,把买车搞得跟修仙渡劫一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就是这个味儿?
本田这次挥刀自宫,本质上是一种姿态。它在告诉市场: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放下了过去所有的偶像包袱,我就是要用你们最熟悉的方式,来打败你们。价格战是吧?好,我跟。配置堆料是吧?行,我也跟。同行看了也得傻眼,本来以为是个体面的前辈,结果一言不合直接把桌子给掀了,抓起盘子就往自己头上砸,血流满面地问你:“我对自己都这么狠,你怕不怕?”
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不就是黑暗森林打击么。我最好的防御,就是让你不知道我的底牌在哪里。
所以,现在到底该不该买CR-V?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厌倦了每天猜哪个新势力下周会不会发新PPT,那这个被逼到墙角开始发疯的本田,反倒成了一个最“正常”的选择。因为它不跟你谈梦想,不跟你画大饼,它就用一个几乎是掀桌子的价格告诉你:“我不过了,大家也别想活”。
这种坦诚,在这个时代,真他妈的稀缺。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