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奔驰三季度在华销量暴跌27%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乐了。
感觉奔驰不装了,摊牌了,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直接变身成了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里的压缩毛巾,主打一个意想不到的膨胀。
这个场面非常魔幻,就像是修仙界里一个天天闭关、号称要飞升的老祖宗,突然有一天冲出山门,在集市上摆摊卖大力丸,还附赠一个“道友,给个好评呗”。
这哪是降价,这他妈是道心破碎了。
宝马还稍微体面点,微降0.4%,属于是脸上还挂着笑,但裤衩里已经全是汗了,主打一个硬撑。保时捷就更典中典了,下滑20.7%,从当年加价提车的理财产品,变成了现在停车场里无人问津的共享单车,还是刹车不灵的那种。
所以,所谓的德系豪车卖不动了,不是疑问句,是陈述句。
它们不是在搞促销,它们是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最有意思的是,一堆人开始讨论,这是不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灵性的光辉。
你问我奔驰C级优惠11万,20多万就能落地,香不香?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这当然香。香得就像是免费的午餐,虽然你知道可能有坑,但你还是想尝尝。
20多万,你买的是什么?你买的不是一台车,你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几十年来的品牌玄学。你买的是去洗车店,小哥都得多擦两下的那种满足感。你买的是一种“虽然我被生活反复摩擦,但我依然开上了奔驰”的自我肯定。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对于坚定的奔驰信徒来说,现在不是抄底,是天降功德,是神迹显灵。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智能化、什么OTA,他们要的就是那个标。这个标,就是他们的金钟罩铁布衫,是他们在社交丛林里的护身符。
但对于另一群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完全相反的。
坏了菜了,德系车企好像还没搞懂,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世界了。
现在的竞争是什么?不是大家在一家餐厅里,比谁的菜做得好吃。
而是小米这种选手,直接把你餐厅的厨子、服务员、甚至连门口的保安都挖走了,然后在你对面开了个海底捞,主打一个服务变态。
而蔚来的乐道呢?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ǝ没放过。直接把换电站铺到你脸上,告诉你加油是什么原始人行为。
这帮新势力根本不讲武德,最好的营销不是把产品做好,而是直接把对手的根给刨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我之前就说过,自动驾驶的未来,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因为技术最牛逼的地方,不是在实验室里跑出多少个9,而是在菜市场门口,面对一个突然横穿马路、走位堪比“道诡异仙”的大爷,你的车能不能在一瞬间做出最优解。
这个解,不是刹停,而是判断出大爷的下一步,是往左边闪现,还是往右边瞬移。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
德系豪车在这方面,就像一个学富五车的教授,被拉去打街头篮球,一身的理论,结果被一个会“机你太美”的小年轻晃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它们还在讲底盘质感、讲人车合一,但用户想要的是一个能自动泊车、能在车里K歌、能听懂“我有点冷”的智能伙伴。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修仙门派可能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像。BBA就是名门正派,功法正统,根基深厚,但现在灵气枯竭了,而新势力们都是修魔的,虽然路子野,但功力一日千里。
所以,回到那个核心问题:现在该抄底吗?
你看,这个问题就开始自我矛盾了。
如果你是那个坚定的品牌信徒,买个奔驰5系,2.0T+8AT,成熟可靠,开出去见客户、回老家,面子里子都有了。30多万的价格,确实让你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你买的是一个确定的、经典的工业时代符号。
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两年后,当你邻居开着15万的国产电车,用一个语音指令就实现了你还在手动操作的全部功能时,你那点所谓的“驾控乐趣”,可能会显得有点寂寞。
我最近在地下车库,经常看到一些老款豪车,那种感觉就像在博物馆看恐龙化石,你知道它曾经很牛逼,但现在终究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这不是车的问题,是时代变了,评价体系变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没有结论。
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到底是谁。
如果你买车是为了买一个社交货币,买一个过去荣光的图腾,那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赶紧冲,买到就是赚到。加大加大加大。
但如果你想买一个属于未来的终端,一个能陪你一起进化的“电子宠物”,那别说打7折,就是打骨折,你也得掂量掂量。
因为真正的狠人,不是在废墟上捡便宜货。
而是直接参与定义下一个时代。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