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

隔壁老王,最近换车的风声又起。有一天吃完早饭,我楼下碰见他,扔下一句:“再等等,等固态电池,新能源有希望了!”回头想想,身边不少准备买车的都迷信这个新鲜玩意,觉得等它一落地,啥烦恼都没了。也难怪,这几年一打开新闻APP,满屏飘着“安全”、“快充”“冬天不掉电”那些流行词。有时候我都想问一句:这固态电池真有讲的那么悬乎?

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有驾

“听说那玩意能量密度直接能飙上去。” 去年夏天修车,楼下孙师傅边敲底盘边啪啦我,“原来咱们那刀片电池、一百多二百多瓦时那一类,顶天了。那固态,听业内小管家说,三四百起,有些出来吓人,号称能顶到五百。”说得神乎其神,反正我不太懂,但后来群里有人抛了数据,说理论上同等体积这玩意能比液态的多跑个三四百公里。你想,两箱油一千公里,在纯电这也差不离了。

冬天续航缩水一直是用户心头的一根刺。北边的亲戚冬天买新车,愁得不行。问了厂家培训讲师,据说在特定实验下,固态电池零下四五十度都能稳定放电。可这事咱不敢全信,实验室条件和环路上跑不是一回事。天津那边的哥们真跑出城,上了环渤海高速,照样小心翼翼,生怕半路趴窝。

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有驾

不过市场的道道,老李在新车销售干了十年,他说:“老板算账,用户也算账。量产固态?你以为谁都敢赌那大头?”关键是成本,最近一次小群交流,友商悄咪咪透露,良品率九成就是头部水准,大多数企业六七成都吭哧。这落到本地定价,每度电造价比液态的高出了几倍。100度的大包,师傅预测下来十七八万,二手价都快买一辆思域了。

想装配到家用车,还得再跌个五成八成才行。老实话讲,按现在套路,这几年能上固态的大概率也得四十万往上。有什么冷门事?之前聊到过一个事故,某进口试装车因为固态电池的包装没调好,温度一上头,包里边应力出问题,直接挂掉一块电芯。当时修理的师傅私下嘀咕:“新东西不磨合,出事率高,修一次一堆厂家的人围着研究。”

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有驾

电池寿命其实才是杀手锏,不少买新能源不敢下决心就怕这个。“固态实验室里循环才七百次?那一年不到两万公里,三四年就黄了。”微信群里老白盘账,液态电池八到十年换下来还能准备用,固态这成本,换一次甚至能买辆廉价二手三厢。给女司机补一句,报废的时候真不是掉个电那么简单,安全和性能都打骨子里废掉。

说起快充,邻居小刘手欠,前阵子搞到某高端试验车玩,大热天插上专用快充,十分钟“快满了”。但售后小兄弟怼他,说你这样用久了,后头循环寿命直接掉下来。新技术讲究归讲究,实际限制一大堆。道听途说,南方某试点城市极端快充站维修排队比油车还热闹,固态快充电桩一趟下来,相关配件半年一次大检修。

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有驾

这两年液态电池还没完蛋,反倒越做越溜。比亚迪刀片,宁德时代麒麟那几款,魔改体积、优化布局,700-800公里续航不少见。老徐在郑州装了家充,冬天起早遛弯回来,电基本就满格。有人研究插一句,北方城市下雪天,如果不开空调,只做市区通勤,续航掉头两成能接受。

行业八卦倒不少。车友群流传,某小众品牌本来想用固态新技术上市,结果工艺没解决,上市时间两年磨到四年,现在还有内部人跳到别家混饭吃。有的师傅开小差:“只许领导画饼,不许俺们干活儿累死。”后来添油加醋传出来,说固态量产就是“大饼”一个。

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有驾

再说点用车误区。有人以为等固态降价一切都便宜,其实不少电池贵在人工、材料和产线验收,真到用户手里的价钱一时半会下不来。市面上二手新能源车,三五年后电池贬值非常猛。现在不少人把“等等”挂嘴边,一等本地新能源补贴又要变动,政策红利错过,落空的还是自己。

偶尔跟孙师傅在三岔路口喝茶,他瞥车主聊天说:“等啥呢,技术烙印还没焐热,老车已经开烂了。”结果隔壁又换新车,说年年换、年年新、年年等,结果一直没开上“心中的理想电池”,结果二手市场连根羽毛都没剩下。传有业内黑话,叫“永远的第一批等等党”。

固态电池引争议,新车量产成本翻几倍,行业预测难乐观-有驾

有时候,翻翻朋友圈,看老哥晒他的七手纳智捷,不看技术、也不看什么固态、液态,反倒把乐趣活明白了。这年头,不管图远、图新、图那啥节省,账都要自己算明白。哼,有一说一,孙师傅说得对:“开动车,还得是合适的,别等,路就得走着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