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造车逆袭夺冠!“煎饼卷大葱”省份一个月狂产23万辆车,超广东甩安徽,新能源增速380%吓呆同行!

山东造车,不声不响拿了个全国第一!很多人印象里,山东是那个产蔬菜、搞重工业的大省,和汽车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似乎没那么大关系。但就在刚过去的4月,山东一个月生产了23.3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5%,首次拿下全国月度产量冠军。前四个月,山东汽车累计产量已达81万辆,同比增长38.84%。更惊人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量30.58万辆,增幅高达379.31%,这个增速,放眼全国也相当耀眼。

山东造车逆袭夺冠!“煎饼卷大葱”省份一个月狂产23万辆车,超广东甩安徽,新能源增速380%吓呆同行!-有驾

山东的汽车工业其实有深厚底蕴。早在1960年,原济南汽车制造厂就制造出了第一批黄河牌重型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山东是全国汽车产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2023年,全省汽车制造业营收增长23.3%,利润增长50.9%,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山东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山东汽车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山东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这在汽车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庞大配套体系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济南和青岛是两大整车制造核心基地。潍坊、烟台等地深耕零部件配套。枣庄和泰安专注锂电产业。滨州等地则瞄准轻量化铝材。东营是全球知名的轮胎制造基地。这种“全门类覆盖+高配套率”的布局,让山东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协同效率。

山东造车逆袭夺冠!“煎饼卷大葱”省份一个月狂产23万辆车,超广东甩安徽,新能源增速380%吓呆同行!-有驾

高效的生产能力是山东汽车产量攀升的直接体现。在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制造公司,每五分钟就有两辆车下线。比亚迪济南基地实现了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车的满负荷生产。奇瑞青岛基地与海尔共建的数字化工厂,平均每1.5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整车。这种“分钟级造车”的效率,得益于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

政策的精准扶持为产业发展铺就了跑道。山东在2022年就率先出台充电设施向县域延伸的规划,2024年又推出基础设施“提速提效”等十大行动,目标明确指向公共充电站乡镇全覆盖以及加氢设施与智能网联试点建设。截至2025年3月底,山东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117.35万台,同比增长89.7%。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已达31.72万台,同比增长138.9%,已提前实现公共充电设施“乡乡全覆盖”。强大的补能网络,有效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山东汽车产业并非由单一企业支撑,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发力。中国重汽在新能源商用车和氢能卡车领域持续领先。比亚迪在济南的超级工厂已成为其重要生产基地。吉利、奇瑞等头部车企也纷纷在山东布局。不仅如此,山东还拥有1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30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它们共同构成了山东汽车产业坚实的企业矩阵。

山东造车逆袭夺冠!“煎饼卷大葱”省份一个月狂产23万辆车,超广东甩安徽,新能源增速380%吓呆同行!-有驾

山东的发展路径与传统汽车强省有所不同。它没有单纯依赖引进外资品牌,而是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不仅在乘用车领域持续发力,更充分发挥了其在商用车领域的传统优势。在技术路线上,山东一方面巩固在氢燃料电池、轻量化材料等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在智能网联、AI应用(如焊装AI自动设计系统)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

庞大的本地市场消费能力为山东汽车产业提供了强劲的内需动力。2024年,山东省家用汽车总销量达188.1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88.93万辆,增长率高达67.82%。山东还积极推动汽车下乡,截至2025年4月26日,全省汽车报废及置换更新数量累计突破百万辆,达到102.4万辆。旺盛的本地消费不仅消化了部分产能,更通过市场反馈促进了产品的迭代升级。

山东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出口的增长。2023年,山东外贸“新三样”出口值达到93.9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的增幅均超过了100%。中国重汽等企业还深化“技术驱动+本地化运营”战略,结合海外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验证,构建跨国价值链。

当然,山东汽车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与顶尖企业相比,研发投入强度尚有提升空间。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山东本土的乘用车品牌知名度相较于一些全国性的头部品牌而言,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在氢能等前沿领域,虽然技术有储备,但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绿氢成本的降低仍需持续努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