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

十年前你要跟人说,中国电池能捏住欧美汽车的命脉,人家准把你当疯子。

那时候牌桌上的大哥是谁?是松下,是LG。日韩巨头手里攥着八成江山。中国车企想搞电动车,得点头哈腰,要么花大价钱买,要么排队等人家赏脸。

有家中国公司,光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就搂了304亿,营收冲到1788亿。掰着指头算算,等于一天就进账1.7个亿,躺着赚钱都没这么快。

这家公司,叫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它不光是把日韩佬几十年的垄断撕了个稀巴烂,还给欧美车企挖了个“成本地狱”。现在全世界每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的心脏,是它造的。

当初你爱答不理

几年前,三元锂电池就是车圈的“白月光”,是绝对的王道。

特斯拉、宝马、奔驰,这些国际大牌全都一条道走到黑,死心塌地就认它。国内的小弟们一看,大哥都上了,那咱也别犹豫,跟着冲。

三元锂的好处,简单粗暴:能量密度高,续航长。

在那个“里程焦虑”比天大的年代,这玩意儿就是救命稻草。

可惜,它脾气太爆。热失控温度才200℃,稍微磕碰一下或者天儿一热,就可能给你表演个原地起飞。寿命也短,充放个两千次,衰减就肉眼可见。

最要命的是,脖子被人卡得死死的。

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它离不开一种叫“钴”的金属,死贵。全球七成的钴都在刚果(金),那地方打个喷嚏,全球车企都得跟着感冒。等于把身家性命全交给了别人。

如今我高攀不起

就在洋大人们追捧三元锂的时候,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却在一条没人看好的土路上埋头狂奔——磷酸铁锂。

2021年以前,圈内人的共识是:三元锂高贵,磷酸铁锂廉价。因为这东西能量密度确实不行,续航拉胯,只配用在低端车上。

但它的优点,刀刀都砍在三元锂的痛点上。

安全,热失控温度超过800℃,是三元锂的四倍,想让它着火都难。

寿命长得不像话,循环个五六千次没问题,车开到报废电池还好好的。

最关键是便宜!它不靠钴和镍那些金疙瘩,原材料管够,成本能低两三成。

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真正让磷酸铁锂翻身的,是中国人的脑子。2020年,比亚迪掏出“刀片电池”,改了改结构,空间利用率愣是提高了50%,续航一下就上来了。

宁德时代更狠,直接从材料根子上动刀,搞出个神行超充电池。

他们用纳米技术把正极材料压得跟压缩饼干似的,在同样的地儿塞进了更多能量。续航、快充、安全,三大难题,一口气全给办了。

把家开到你门口

技术一突破,磷酸铁锂从“经济适用男”,直接逆袭成了“六边形战士”。

到今年,国内磷酸铁锂装车量占比超过80%,在全球也干翻了三元电池。

可宁德时代觉得这还不够,又下了一步绝杀棋:把战火烧到欧洲人的老家。

欧洲人开车有两个痛点:跑长途,和冬天充电。宁德时代就给他们量身定做了两款“外挂”。

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一款长寿电池,续航能干到758公里,还承诺保你12年或100万公里。欧洲人一辆车开十年是常态,这简直是送到了心坎里。

另一款超充电池,专治欧洲的冬天。零下20度,别人的电池充到80%得一小时,它只要20分钟。LG的快充还得35分钟呢,高下立判。

这技术拿出来,欧洲车企的嘴都合不拢,根本没法拒绝。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宁德时代直接把厂子开到了欧洲。

德国基地去年就给宝马和大众供货,光运费就省了三成。匈牙利基地今年满产,一年能供应150万辆车。接下来还有西班牙。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欧洲25%的关税直接作废。更别提,特朗普重掌白宫,贸易壁垒只高不低,本土化是唯一的通行证。

大众想改个电池参数,匈牙利工厂一周搞定。换成LG,从波兰调货,两周起步。什么叫效率?这就叫效率。

现在学乖,晚了

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昔日的霸主们,彻底慌了。

韩国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三家韩系电池公司的市场份额加起来才18.7%,就是因为在磷酸铁锂上反应慢了半拍。

现在,他们开始手忙脚乱地掉头。

三星和通用说,要在印第安纳州的工厂里加磷酸铁锂产线。LG也计划改造田纳西州的工厂。

等他们回过神来,才发现中国企业已经挖好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从上游的矿,到中游的材料,再到下游的应用回收,一整条龙服务,全齐了。更别提那密密麻麻的专利墙和规模优势。

这感觉,就像人家都开着航母到你家门口耀武扬威了,你才刚反应过来,开始研究怎么造火枪。

结语

总有人说宁德时代是运气好,踩对了风口。

宁德时代出奇制胜!磷酸铁锂专利权在手,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但回头看它的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而且每一步都跳对了。2012年,它赌赢了宝马,用近乎变态的标准,换来一张进入高端局的门票。后来,它赌磷酸铁锂,在一条没人看好的赛道上,杀出一条血路。现在,它赌全球化,用本土建厂的狠招,废了对手最后的优势。

它没玩低价内卷那套,每年砸一百多亿搞研发,比松下和LG加起来都多。

技术的赛跑没有终点,今天的冠军不代表永远能赢。面对固态电池这些新挑战,中国的产业链还远没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但至少在今天,宁德时代和它身后的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地把当年被别人“卡脖子”的难题,变成了如今一张“攥在手里”的王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