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单季赚185亿,车企叫苦‘为其打工’

一辆比亚迪秦PLUS降至7.98万元,一辆特斯拉Model 3跌破20万元。消费者刚为“油电同价”欢呼,宁德时代却交出一份单季净利185亿元的财报——相当于每天进账超2亿元。这组反差刺眼的数据,撕开了新能源产业最真实的裂痕:一边是电池巨头利润狂飙,一边是车企叫苦“给宁德时代打工”,而消费者虽享低价,却难掩被排除在财富分配之外的失落。

宁德时代单季赚185亿,车企叫苦‘为其打工’-有驾

宁德时代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破千亿,净利润同比增长41.2%,前三季度累计净利逼近490亿元。这不是简单的业绩增长,而是产业链利润格局的彻底重塑。当整车厂在价格战中挣扎求生,毛利率普遍低于18%时,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仍稳在22%以上。它不再只是供应商,而是整个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卖铲人”,且正把铲子的价格,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宁德时代单季赚185亿,车企叫苦‘为其打工’-有驾

这种利润集中并非偶然。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至50%,是决定定价权的核心变量。过去三年,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10万元以下,电池成本应声下探。但成本下降的红利并未均等释放:车企将降价压力直接传导至终端,换取市场份额;而宁德时代凭借57%的国内装机份额和技术壁垒,在让利的同时仍扩大利润空间。结果是,消费者买到了更便宜的车,车企却越卖越亏,而电池厂笑着收割双重红利。

宁德时代单季赚185亿,车企叫苦‘为其打工’-有驾

更深层的失衡在于生态主导权的倾斜。广汽前董事长曾庆洪一句“车企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道出行业集体焦虑。为打破垄断,比亚迪自研弗迪电池,吉利推出“神盾金砖”,长安布局“金钟罩”,小米、蔚来等新势力也加速自建产线。这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一场利润回流的保卫战。政策层面亦开始警惕——当一家企业手握超3100亿元授信、现金储备近3700亿元,其对产业链的影响力已超出市场范畴,逼近系统性风险边界。

宁德时代单季赚185亿,车企叫苦‘为其打工’-有驾

然而,真正的出路不在对抗,而在重构。宁德时代的高利润,本质是技术窗口期的阶段性溢价。随着车企电池自研逐步量产、固态电池技术临近突破,单一环节的暴利终将被摊薄。当下最需警惕的,不是企业赚钱,而是整个产业链能否形成良性循环:利润不应长期凝固于某一环节,而应驱动创新、反哺终端、惠及生态。

当“卖铲人”赚得盆满钵满时,挖金者不应只低头苦干,更需合力开辟新矿。否则,金子挖尽之日,便是铲子生锈之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