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刚到月底,摩托车圈就被赛科龙RT5的上市炸开了锅。这款定价22988元的新车,打着“豪华头等科技舱”的旗号,把汽车上的智能哨兵、毫米波雷达这些配置都搬了过来。不少刚买了RT3的车主坐不住了,看着手机里RT5的宣传视频,心里直犯嘀咕:“是不是买早了?”
其实大可不必焦虑。作为骑了四年RT3的老用户,今天就帮大家算清几笔账,为啥在风光无限的RT5面前,RT3依然是更实在的选择。
先看最实在的价格账。RT5裸车价22988元,办下来差不多要2万5。而RT3的先锋版才17999元,智慧版也只要18999元,落地价比RT5的裸车价还低不少。这中间差出的5000到7000块,可不是小数目。够给RT3换套好轮胎,改个亮堂的透镜大灯,再剩点钱够一年的油费和保养了。有这钱改善骑行体验,不比为那些用不上的配置买单强?
再看动力表现。两款车用的是同一个动力平台,最大功率、扭矩都是一样的,连极速都差不多。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日常上下班通勤,还是周末短途出游,甚至跑个长途摩旅,两台车给你的加速感受、超车信心都是一样的。RT5宣传说动力碾压合资300CC,但实际骑起来,和RT3没本质区别。就像给买菜车装了跑车发动机,平时根本用不上那股劲儿。
车身设计上也几乎一致。坐高都是755毫米,不管是一米六的女生还是一米八的壮汉,双脚都能稳稳着地,安全感很足。轴距相同,车身大小也差不多,在城里钻小巷、找车位一样灵活。唯一的区别是RT5重了5公斤,虽然不多,但在挪车、掉头时,还是能感觉到差别。骑RT3四年,跑了15000公里,这点灵活性带来的便利,每天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最受关注的配置方面,RT5确实下了血本。电动风挡、加热手把、电动大撑,连后视镜都是电动的。但仔细看看RT3智慧版,该有的安全配置一样不少。盲区监测、变道辅助、后方碰撞预警这些关键功能都配齐了,日常骑行需要的安全保障一点没打折扣。
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配置,实际用起来真有香吗?电动大撑是省力,但手动撑车也就多花两秒;自动调节风挡很酷炫,但一年也调不了几次;加热坐垫冬天舒服,可加个毛绒坐垫套也能解决问题,还便宜不少。就像智能手机的折叠屏,看着惊艳,真用起来发现还是普通屏幕更实在。
续航方面,RT5油箱18升,RT3是17升,看似多了一升。但RT3实测百公里油耗也就3.2升,一箱油能跑500多公里。多出来的一升油,撑死了多跑30公里,根本不会影响长途规划。这种差别,更多是心理作用,实际骑行中几乎感受不到。
现在摩托车圈有点怪现象,大家都在比配置、比参数,好像配置越多车就越好。但骑车的本质是什么?是从A到B的便利,是风吹过脸颊的自由,不是坐在车上玩各种按键。有位摩友说得好:“摩托车是工具更是伙伴,合不合脚比长得帅更重要。”
RT3上市这么久,市场已经验证了它的可靠性。20万台的装机量,意味着配件好找,维修方便。而新上市的RT5,很多功能还没经过时间考验,万一出点小问题,修起来可能都找不到零件。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就喜欢尝鲜体验最新科技,那RT5确实能给你面子和新鲜感。但对大多数普通车友来说,摩托车是用来骑的,不是用来炫的。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换套好装备,规划一次长途旅行,或者simply给家里多买几斤排骨,都比为冗余配置买单更值。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搞“配置通胀”,就像手机一定要凑齐五个摄像头,汽车非要装个大屏玩游戏一样。厂家不断加配置、涨价格,可我们骑车的初心,不就是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吗?
真正的骑行自由,不在屏幕上的参数里,而在握把传来的震动中,在沿途掠过的风景里。RT3或许不是最亮眼的,但它用实力证明,好摩托车不一定需要满身黑科技,可靠、实用、性价比高,才是大多数人最需要的品质。选车就像过日子,踏实比什么都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