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什么是时间的尖刀?时间的尖刀不是别的,正是市场。过去几十年里,被公认为豪华的奔驰、宝马、奥迪,也就是俗称的BBA,在全球汽车圈就是那颗最耀眼的星星。无论你问谁,家里开得起这仨牌子的,脸上都自带一股不言自明的气势。可谁能想得到,风水轮流转,哪天新能源一来,光环就这么一夜褪色?
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中国老百姓变化最快的就是认知。这头多年跟在BBA屁股后边学外语学礼仪,现在倒成了主角,一脚踹翻桌子,直接让BBA成了“九年义务制电动车”参考对象。真要问一问,为什么BBA被逼出花活来了?
咱以前说,一线豪华就是BBA,中国市场七成豪车销量归他们,把沃尔沃、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这些全加一起,还干不过BBA一家。那叫一个气势如虹。可现在,局面彻底翻盘。新能源大潮来了,谁才是老司机?BBA在电车赛道上反倒成了“实习生”。
为啥以前行,现在不灵了?这事仔细一琢磨也不难。以前大家买BBA,图啥?一是品牌logo够唬人,二是开着有面儿,三是油车天下里驾驶体验、安全性、工艺真没毛病。可一到新一代电车,啥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小鹏乃至新势力,全都是卷王,BBA根本追不上节奏。你要说动力比不过中国新势力,车机体验能不能强点?不好意思,大部分BBA电动车的车机就跟十年前安卓板子一样,点一下卡三下,交互还不如荣耀小天才。
而且,中国人既然能认下汉EV就压根不在乎奔驰宝马的logo,倒要看看能不能按个手机遥控,能不能语音叫外卖,能不能刷抖音K歌一路到家。BBA还在琢磨什么Nappa皮座椅,豪华香薰,感觉一整个时代脱节了。
有朋友问了,“那新能源把BBA逼得这么狠,他们怎么办?”你看看,这不是问题,而是生死存亡时刻的灵魂拷问。于是你们就看到了今年慕尼黑车展上BBA三大怪车的出场,这仨车一起亮相,真是“流落凡间的天使,也可能是蛰伏地底的怪兽”,各有各的奇葩劲。
先说奔驰GLC EV版。这车用800V高压平台,空气悬架、智能矩阵大灯,论技术参数你绝对挑不出刺儿。但问题是,这些技术对中国人来说早当饭吃。装得再花厢,中国新能源半年一更,配置大跳水。说回外观,车头格栅直接给你942颗LED灯珠,能DIY各种图案。可能研发工程师觉得做成像素风挺有未来感,可中国新能源直接整个Livehouse级别大屏,后窗都能刷留言,你说你这点花招算啥?
说内饰,奔驰直接怼出一块99.3厘米的巨屏,把仪表盘、中控屏、副驾屏合成一条中华鲟,表面上整合了高科技,实际上玩过极越同款的都知道,这东西看着唬人,实际用着鸡肋。你屏做的再长,交互紧跟不上就是电子废屏。奔驰还搬出了经典的“飞机涡轮”出风口,想用传统豪华元素压场,可你放到上海、深圳、北京的新势力体验厅,旁边小朋友都不多看一眼。
再看宝马iX3。这玩意外形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创新过了头”。宝马那个“鼻孔格栅”以前有多拉风,现在就有多尬。灯厂变鼻孔厂,格栅直接升级出畸形美。真不怕吓到小孩?说实话,宝马造型一直自带攻击性,这一季猛然朝着奇怪方向突破,看得我脑壳疼。内饰方面硬要学中国新能源,把中控屏用成“大拖把”,还特意研究了阿维塔那套人们吐槽最厉害的“悬浮式远端仪表”。方向盘更是历史首见“四轴对称”,看着跟麻将桌剩下俩没组好的条。你倒是好看,但真让我打方向,万一一手打成反方向,岂不是静态艺术,动态灾难?开个车还得不停对照,谁有那闲工夫。
说实话,这些表面创新,其实传递出一种焦虑:豪华传统已经hold不住,不能继续讲“底盘调教和皮质座椅”的故事了。那怎么办?拼命炒花招,但底子是新瓶装旧酒。所以,一边“高举创新大旗”,一边“抓童年回忆杀”,可消费者现在聪明了,不给你账单。
讲到奥迪Concept C电动跑车,你说奥迪以前啥定位?冷静、科技、无懈可击的机械主义,这回居然绕回去,整个外形和车内设计带着日式极简风,既不像大众,也不像奥迪,反倒像个放大版的松下电饭煲。你让奥迪自己的粉丝怎么看?谁还当你是“灯厂”?一水儿的氛围灯条、呼吸氛围散射、内饰主打极简,外观造型却不知所云。
写到这里,我想问,BBA怎么会变成这样?
是不是我们换了一代人,不再买BBA讲的“情怀”,光环不灵了?是不是国产新能源真的穿越到了下一个时代,豪华的门槛直接“通货膨胀”了?是不是玩创新拼命刷存在的BBA,正在用“怪异设计”强行证明自己还行?再问一句:“明明不可一世的BBA,怎么一下成了追赶者、追随者、花活玩家?”
大家不妨思考,是不是豪华的定义,本身就不是几十年老字号说了算?以前没人敢挑战BBA,是因为链路不通、技术未达、艺术未生。而现在,咱们自主品牌拼背光源、搞智驾、玩交互,直接主场反超。特斯拉用降价把BBA逼到墙角,中国新能源用配置和体验让BBA疯狂转型。
归根结底,汽车行业的变革从来不是技术推动本身,而是大环境和消费观念的在变——以前油车时代,核心竞争力是发动机、底盘、NVH、用料,如今是算力、电池、生态、智能体验。这点差距,就是BBA们最怕的方向。
你会发现,一个行业如果太依赖老招牌、老套路,迟早会被新逻辑推着跑。就像这次BBA三大怪车,活脱脱就是“从前王者,到处找流量”的缩影。他们没法再靠“工艺细致、品牌历史、形象大使”来维持高溢价了。你可以顶着鼻孔格栅,可以搞什么百寸大屏,可以下狠手装灯,但基本盘已经不在人心了,顶多就是小圈层自嗨。谁还不是冲着产品力、智能体验、用车成本选车?
有人说,这轮新能源淘汰赛里,谁把用户体验当回事,谁能迅速学会创新,谁才是真正的赢家。BBA以为自己还能靠“高冷”走下去,不知不觉成了时代的“差生思维”。
最后不妨扪心自问,你觉得“豪华”两个字代表什么?是奔驰宝马奥迪的logo,还是一天到晚智能、便捷、配置拉满、真正便利生活的新产品?如果BBA还停在自以为是的豪华观念里,不懂年轻用户已经懒得搭理门第、只想刷剧和K歌的时候,他们早晚被市场淘汰成“奇葩摆设”。
写到最后,BBA被逼成这样,不是他们不够聪明、不给力,而是汽车的江湖变了天。你要不认新规则,哪怕你百年老店,在新能源赛道,也只能沦为“花里胡哨的新手体验生”——热闹归热闹,主角早换人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