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的电动车车主来说,日常充电就和加油一样,无论是外面的充电站还是家里的充电桩,充电给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就在最近电动车车主看到回钱的消息传来,赚电网的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电动车车主竟然看到回钱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日前,在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一位电动车主利用V2G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一小时获得了60元的收益。
该车主表示,其利用家用充电桩为汽车充电,一度电为4毛5分钱。而根据当地规模化车网互动项目的V2G放电收益规则,在16时到24时,一度电可达到3元。
所谓V2G(Vehicle-to-Grid),也即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反向放电,通过能源交互模式,实现电动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流动。新能源汽车车主可以在低谷期充电储能,在用电高峰时“放电卖电”,利用峰谷电价差赚取收益。
二、赚电网的钱真的是好生意?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个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在逐步走进现实:电动车主不仅能用车出行,还能通过车辆向电网反向供电,从中获取收益,真的有这种好事吗?
首先,一直以来,关于电网的储能问题都是让市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集中式储能解决方案,如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虽然能够有效调节供需平衡,但建设成本高昂且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大。这些设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将水抽到高处,将电能转化为势能储存起来,待需求高峰时再释放水流发电。这种方式效率虽高,但在灵活性、响应速度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供应的波动性显著增强。例如,白天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量大,但用电高峰可能在傍晚;而夜间风力强劲,但整体用电需求较低。这种“时间错配”问题,使得电网亟需高效的储能手段进行调峰填谷。
其次,当前新能源汽车的V2G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让每辆新能源汽车成为移动的储电站,从而给电网反向供电。这一设想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时间,私家车处于闲置状态,而其搭载的高容量锂电池完全有能力承担起临时储能的角色。通过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车辆可以在低谷电价时段充满电,然后在电网负荷较高时放电回网,既帮助电网削峰填谷,又使车主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能,还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有效整合,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了新路径。不得不说从经济学角度看,V2G技术的应用有望重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形成一个全新的分布式能源生态系统,这是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所在。
第三,但是不要忘了对于大多数的车主来说,买车并不会直接开到报废,过几年二手卖出去才是关键。一旦大规模采用V2G模式,会让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出现大规模衰减,极度容易引发二手车的销售问题。频繁地进行充放电循环无疑会加速电池老化过程,降低续航里程,进而影响二手车残值评估。这对于注重资产保值率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是个不小的顾虑。
此外,不同品牌、型号间的电池标准化程度不一,以及缺乏统一的检测认证体系,也会增加交易复杂度和信任成本。因此,如何在鼓励V2G应用的同时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确保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第四,对于当前的市场来说,V2G模式也许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向,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二手问题不解决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只能是一种想的很美的模式。要真正实现V2G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配套机制。
比如,建立全国性的电池健康度监测平台,提供权威公正的评估报告;推动电池梯次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又或者,出台激励措施,鼓励车企优化设计以适应更频繁的使用场景等。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激发市场活力,让V2G不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景,而是实实在在惠及千家万户的一种可行的创新模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