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一发布,我第一时间给一个资深修理工朋友打了电话。兄弟,这车第三排到底高不高端?他在那头笑,空间没得说,看着挺充裕,腿能伸直,人能坐稳,跟你家理想L8那第三排别比。他说这话倒让我稍微松了口气,我之前对腾势的印象还有点模糊——腾势N9其实那质量就不咋地,N8本来也差点意思,没想到N8L倒是下了血本。
说实话,单看数据,腾势N8L纯电续航比起前辈多了20公里,听上去不多。但这20公里真的有用吗?我琢磨着纯电车这个续航增长,没准是电池管理优化,或者是软件调教更合理,毕竟硬件那泡影没法轻易变。反正这种数字涨幅,看着像是小打小闹。不过它动力系统表现扎实,电机瞬时扭矩响应那是杠杠的,合家欢出门拉满6座,这点动力够用了。
我再翻了下自己笔记,腾势这车最大亮点是它把第三排当主座设计。为什么这重要?多数厂商大六座SUV搞出来,第三排简直鸡肋,空间局促、头部拥挤、上上下下麻烦得很。腾势这产品思路算跳脱传统,给第三排乘客空间和舒适度都做了对标,甚至独立空调、USB接口啥的都没少,这一招精准戳中了三代同堂家庭的痛点。你说,谁家有老人和孩子挤那一排不闹脾气?
我还想起前几天和朋友逛车展,他在卖理想汽车,你瞅瞅腾势这N8L,咱家L8和它比,不能说完胜。朋友直言,理想的机械素质是对,但腾势的动力储备跟续航在电车里算上水平了,智驾层面嘛……估计没有理想那么秀气。我俩一对比,问界M9、M8倒是在智驾上稍显强势,外形得分高;腾势外形分数说实话我给70,不算漂亮,就是稳重大方;机械素质和续航给到100分,反倒是智驾得分80,这种差异让我想起以前在供应链谈判时,每个厂商技术派系的硬指标和软指标总有偏重。
这让我想起了供应链上的博弈,好像是买菜。理想更像老练厨师,要求配料最新鲜、工序最讲究,智驾就像菜里最讲究的调味料。腾势则是那种食材选精品、有点大火爆炒,机械素质上硬功夫下得足,智驾这调味料略微淡了点,但整体口感还是吃得下去。你说,这样的品味,谁不爱?
我得实话说,我先前对腾势说它有点菜的言论有点大,毕竟N8L拿出来,算是血性十足的翻身作。看这种局面,我反倒觉得懵这个词对李想和张兴海用得挺有趣——他们这些大佬都在拼市场,竞争压力反而挺凶,轮流被懵,被抢了先机。明天又会是谁的懵呢?这扎心的竞争很难说。
说起这体贴上一代,照顾下一代,更满足这一代的策略,我还忍不住想起我去4S店问过销售,他说:腾势这车特别适合多成员家庭出行,老人孩子都照顾到了,功能点很细。听着挺靠谱,但销售有时候吹过头了,别全信。
在比亚迪系里,腾势似乎是缓慢走出阴影。毕竟,比亚迪自身品牌那么强势,腾势像个独立小伙,没那么多营销资源,品质倒是稳定。过去感觉腾势营销欠火候,做得不像样,但这次N8L一出来,确实撬动了市场注意力。电动车市场热闹了起来。
我自己算了笔账,6座SUV的百公里成本,粗算电耗和电价,腾势N8L的续航和动力组合,是不是比理想L8更实惠?大概省几块电费,续航提升也是正向,车机和智驾如果再跟上,能不能撑起长期竞争力?这还真得打个问号。
还有个地方我特想问问你们——你们家用SUV,第三排重要吗?平时坐不坐,谁坐,都会影响你们的购车取向吧?腾势把第三排当主座设计,真的对了吗?有点硬核,还是多余?这点我是真的有点想摸摸评判标准。
说回车机和智驾,我知道电车最重要的还是这俩。腾势N8L外形和机械素质表现不错,但智驾功能稍弱。我猜测这可能是腾势在算法开发上投入没理想那么多,或者高精地图啥的资源有限(完全没数据,只是我的臆测)。如果厂家真打算升级这部分,说不定对比理想是个威胁。
总结啥的先别说,倒让我去看看腾势N8L有没有哪块细节是我漏了的。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座椅缝线用的仿皮材质,摸着挺细腻,Cabin感觉比我预期好不少,这种小细节,应该能打动买家部分需求。
哎,大六座SUV这局面,未来市场会越来越精彩。到底腾势能不能持续燥起来,别光靠一辆N8L撑门面,还是说理想和问界马上也有还手?这场家用SUV大战,第三排到底值几个钱?这问题,我也真想听听你的看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