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动车暴涨?7500刀补贴一停,特朗普一句话,销量或骤降!

美国电动车市场,真就这么“虚晃一枪”?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去年,美国电动车销量那叫一个“噌噌”往上涨,直接突破120万辆,是四年前的五倍!

混动车销量也跟着涨了三倍。

八月份,好家伙,电动车在美国新车总销量里头占了10%,创了个小纪录。

通用、福特、特斯拉这些大厂,也都纷纷晒出了各自的季度销量新高。

这阵势,看得人直以为,电动车在美国终于要熬出头了,市场要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美国电动车暴涨?7500刀补贴一停,特朗普一句话,销量或骤降!-有驾

可笔者深入一挖,才发现这背后,藏着不少“猫腻”。

分析人士们普遍认为,这波销量井喷,很大程度上是买家们在政府补贴“落幕”前的“抢购潮”。

这项补贴,能给部分纯电、插电混动或者燃料电池车,直接减免高达7500美元。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那可是实打实的“诱惑”。

而这笔“救命稻草”般的补贴,在9月底就寿终正寝了。

随着这笔“东风”的消失,车企们普遍预感,市场需求将会“断崖式下跌”。

福特CEO吉姆·法利就坦言:“这依然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但其规模,恐怕会比我们最初设想的要小得多。”

通用公司的财务总监保罗·雅各布森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认为电动车需求将“显著下滑”,市场何时能真正复苏,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那些还在憧憬电动车“星辰大海”的人们头上。

回望全球,美国在电动车这场“马拉松”里,似乎跑得有点“吃力”。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英国去年电动和混动车在新车销量中占比近30%,整个欧洲的比例也差不多是五分之一。

而且,欧洲预计今年电动车销量就能超越燃油车,成为市场主流。

挪威、尼泊尔等国,更是早已将电动化推向了极致。

美国电动车暴涨?7500刀补贴一停,特朗普一句话,销量或骤降!-有驾

对比之下,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在电动化转型上却显得格外“滞后”。

这背后,症结何在?

分析人士普遍指向一个关键因素:政府政策支持的“缺位”。

与欧洲相比,美国在购车补贴、旧车置换以及强制减排规定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前总统拜登,曾是电动车转型的坚定推动者,他立下了宏伟目标: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一半。

他的政府也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收紧排放标准,向车企提供贷款和补助,斥巨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并扩大税收优惠,试图以此作为推动产业竞争的核心引擎。

支持者们认为,这是防止美国汽车业被世界“超越”的“战略性必需品”。

然而,风水轮流转。

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前任的这些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逆转”。

他公开宣称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废除了那7500美元的购车补贴,甚至撤销了加州关于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

他的逻辑是:“市场自有其规律,我们不该强迫人们去制造那些他们并不真正想要的车。”

这番话,听起来颇具“自由市场”的色彩,但对于尚未成熟的电动车产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美国电动车暴涨?7500刀补贴一停,特朗普一句话,销量或骤降!-有驾

价格,依旧是横亘在消费者面前的一道“坎”。

尽管电动车价格有所下降,但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它们依然显得“昂贵”。

根据Kelley Blue Book的数据,8月份美国电动车的平均成交价超过了5.7万美元,这比所有车型车价的平均值高出16%。

即使是入门级的日产Leaf,售价也接近3万美元。

反观英国,不少电动车型售价甚至不足2万英镑。

更何况,拜登和特朗普政府时期都维持着高额的关税,这使得许多国外品牌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望而却步”,进一步削弱了本已不具优势的价格竞争力。

面对这复杂局面,各大车企的应对策略也各有不同。

现代汽车宣布下调其Ioniq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以此来抵消补贴取消带来的影响。

而特斯拉则选择了另一条路,提高了部分车型的租赁月供。

S&P Global Mobility的副主任布林利表示,大多数车企不会效仿现代的做法,因为新的关税政策已经显著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她预计,到2026年,美国汽车总销量可能会因此下降约2%,“双重打击”之下,市场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研究机构的观点也并不乐观。

有报告指出,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扼杀”电动车领域的投资。

美国安全项目研究员凯瑟琳·尤斯科直言:“这对电动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没有任何掩饰的余地。

补贴本是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今它的消失,将使得美国在追赶差距的道路上,变得异常艰难。”

当然,也有一些分析人士持更为谨慎的观点。

他们认为,现在就断言美国是否“落后”,还为时过早。

布林利就强调,整个产业仍处于技术验证的关键阶段:“电动化是否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现在就下定论,未免太早了。”

这就像《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不确定性面前,保持审慎是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美国电动车市场的这番“跌宕起伏”,绝非偶然。

它映射出政策导向、市场接受度、技术成熟度以及全球竞争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

补贴的取消,究竟是为市场按下“暂停键”,还是开启新一轮的“深度洗牌”?

高昂的售价,又将如何被打破?

技术的进步,能否真正点燃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热情”?

这些疑问,都需要时间来给出最终的答案。

我们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永远是:何时才能拥有一辆真正“物超所值”、续航无忧、充电便捷的电动车?

眼下,全球汽车产业都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美国作为重要的汽车市场,切不可因为眼前的“小插曲”,而错失了未来的发展机遇。

因为,未来的方向,早已清晰可见。

这期内容,就先聊到这里。

大家对于美国电动车市场的现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切磋”。

别忘了点赞、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我是“用车社”,我们下期再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