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不装了,摊牌了。
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逗,零跑和小米这些卷王,据说都要给增程车硬塞进去一个80度的“巨型充电宝”,纯电续航直接奔着500公里去了。这消息一出来,我仿佛听见了隔壁多档DHT工程师心碎的声音,那碎得,跟饺子馅似的。
这事儿最魔幻的地方在于,都2025年了,还有一大票人,跟中了蛊一样,天天在那复读:“增程是落后技术,多档DHT才是机械的终极浪漫,是未来,是光!”
我每次看到这种言论,都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某种行为艺术的冲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把车企的营销PPT当成《圣经》来读的虔诚精神。讲真,这些朋友的脑回路,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核心。
他们的逻辑非常典中典:增程结构简单,所以落后。纯电结构更简单,所以是未来。你看,只要我不讲逻辑,你就永远辩不赢我。这套拳法,已经超越了物理,进入了玄学领域。
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现在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技术研讨会,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大逃杀。大家不是在比谁的技术更“先进”,而是在比谁能让对手死得更快、更惨、更没有尊严。
多档DHT的支持者总爱强调一个点:高速能耗。他们会拿着一张精美的图表告诉你,在120km/h的理想工况下,我们的发动机可以直驱,百公里能比增程省下那么一升半升的油。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这个优势,就像修仙小说里一个角色说,我的飞剑比你的快0.01秒。听起来很牛,但问题是,人家增程现在直接不跟你玩飞剑了,他掏出了一把“加特林菩萨”,对着你就是一顿“哒哒哒哒哒”。
人家现在直接用80度电池的“大力金刚掌”告诉你,在99%的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场景里,我根本就不烧油。我就是个纯电车。你那点高速省油的“屠龙技”,在市区堵车堵到你妈都不认识你的时候,有什么用?你那套复杂的、精密得像瑞士手表的“多层俄罗斯套娃”变速箱,在走走停停中,能有纯电驱动丝滑?
别闹了。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不少所谓混动车的中年人,负责任地告诉你,任何存在发动机和电机动力切换的逻辑,无论它被吹嘘得多么天花乱坠,在绝对的、纯粹的电机驱动面前,都像个笑话。那种感觉,就像你在用4G看高清视频,旁边的人告诉你他的2G信号特别稳定。稳定,但有什么用呢?
更核心的是,多档DHT这种技术路线,从娘胎里就带有一种原罪:它不彻底。它想“我全都要”,既要发动机的直驱,又要电机的平顺,结果就是把自己搞成了一个精神分裂的缝合怪。
这种分裂导致了两个致命问题。
第一,它没法和纯电车型共线生产。你看智己LS6、问界M9,人家都是纯电和增程两条腿走路,研发成本和生产灵活性拉满。你搞多档DHT的,就得单独开一条产线,在这个车型迭代比翻书还快的时代,你觉得你死得够不够快?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你的结构,那个被营销吹成“工业明珠”的复杂结构,它根本塞不进大电池。不是不想,是不能。成本和空间,两座大山压死你。你还在那纠结怎么塞个30多度的电池,人家已经把80度的压缩毛巾泡发了,直接糊你脸上。
这就叫掀桌子。
最好的竞争,不是在你的规则里打败你,而是直接把你的规则扬了。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蛋糕上的奶油刮走了,那现在零跑这些“莽夫”给增程上80度大电池,就是连桌子带人都给你扔到外太空去了,让你去和太阳肩并肩。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像个传销头子,在给增程拉人头。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多档DHT的工程师们,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在一个螺蛳壳里做道场,把机械的潜力压榨到了极致,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浪漫。但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时,它不会因为你的姿态优雅就等你一秒。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现在还执着于“多档DHT先进论”的朋友,他们爱的可能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一种“我不跟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的优越感,一种对复杂机械的图腾崇拜。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注定要被淘汰的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就是,技术路线的先进与否,从来不是由实验室里的参数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上最不讲理的消费者,用最朴素的需求,和最真实的钞票投出来的。当你的“先进”无法转化为用户体验的绝对优势时,那它就是一文不值的“孔乙己的长衫”。
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了。
体面点,给它烧柱香,然后转身拥抱那个更简单、更粗暴、也更有效的未来吧。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