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

最近车圈又整事情了,某些车企“小订破万”的数据造假一事被媒体人揭了个底朝天,你说气不气人。大家都知道买车前最受关注的无非两样:一个牌子是不是名气够大,另一个就是新车刚出来订单多不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小订”“大定”数据。现在倒好,连这最直观的数字都能作假,搞得人心里有点毛毛的。

先问大家一个事儿——咱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在意订车数量?说白了就是怕自己看走眼,买到冷门车,配件贵、二手不值钱还没保障,所以都愿意扎堆,排队排到哪就买哪辆。车企深谙这点,甭管自家车配置堆得多高科技,宣传页怎么花里胡哨,只要订单数字一爆表,“买的人真多”这招,最容易让顾客心动——你看,别人家都买了,我差啥?

本来,消费者信任数字,数字反映热度,也证明一个产品是不是被市场认可。可现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广告公司配合企业,轻轻松松就能给你搞个“破万”,甚至有专业团队替你策划好新车发布、“小订大定”“预售抢购,火爆异常”,一气呵成,挺像那么回事吧?结果其实根本没那么多,甚至有些数据是凭空杜撰的。

这到底谁的锅?归根结底还是车圈太卷了。大家都在比谁卖得多、谁噱头足、新势力小米、问界一上来就敢报啥“挂大定、秒抢光”,其他企业要是拿不出类似数字,领导不乐意,投资人不放心,营销团队没法交差。所以啊,数据就变成了纸老虎,该怎么编怎么编。

可说句难听的,就算你把“小订”编得再好听、再唬人,难道就没人戳破你?很可惜,还真就一堆人没空深究。因为多数人买车,根本不关心数据造不造假,反正买完自己开着舒服就行,要真发现数据不对头,最多骂两句也不影响啥。更何况车圈每天都有新车型上市,今天爆一个,明天爆一个,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得太快,负面新闻也沉底得飞快。

咱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一个没啥核心技术的车企,研发不行、创新不够,真靠实力你还卷不过大佬,唯一还能动点脑筋的地方,就是数字。造假成本低,收益还不小,风险反倒不大,圈里圈外都知晓——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你说吧,这么干到底是在赌什么?就是赌消费者健忘、监管形同虚设。

造假也不是中国车圈的特产,外国车企干的花活儿比咱还能整。举个例子,去年日本爆出五大车企集体“认证造假”,什么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全给你来一遭。碰撞测试的车做手脚,安全气囊不是实际装的那个,数据该怎么填怎么填,搞得天底下就剩嘴上功夫最硬,最后一个个都双手抱拳、鞠个躬、道个歉,这事翻篇了。四十年过去,还不是卖得风生水起?谁买车会去倒查四十年前因此塌房的数据?

再回到“小订”造假的这点破事,其实行业内早都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这次被媒体大V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要是随便街头找辆车,好好查查,没准它的订单历史也虚高着呢。就拿前阵子的极氪和哪吒来说,那些所谓的“零公里二手车”“先上险后卖车”,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你以为这款车特别受欢迎,销售数据特别亮眼。你买一辆已经落过保险的库存新车,等你发现车本来不是你的头一手货,才知道被套路了。更离谱的是,光哪吒一家,虚增的销量就有六万辆。六万辆是什么概念?那不是小动作了,那是整个业绩榜上都得有它一份的。

普通人买车,被耍得团团转,这么多水分压根靠感觉分辨不出来。那怎么破局呢?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些公司根本就没把消费者当回事。不是说赚不到钱就是亏本的时代嘛,这种短视行为只求眼前能招揽几个人,拉高点市场声量,年底交差拿奖金,明年再换个方式继续忽悠。

真要想避免被坑,最靠谱的办法还得靠自己。要买车,别只看什么“小订”数字,别信什么“24小时大定十万”,还不如等新车卖几个月,看实际上险量,上险是国家系统记录,没法糊弄,有多少辆车真正买保险上路,掰着指头算得清清楚楚。而且搞营销的车企手段多得很,今天说升级智驾,明天送流量包,反正就是不能让你冷静两个月等销量见底。说到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话才是真理。

要说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可能在买白酒和搞小电器上还能适用,到了动辄几十万的私家车领域,消费者就是比价、比数据、比口碑,一点都不可能全靠感觉办事。既然都这样了,企业不重视产品硬实力,不老实做研发,而热衷一门心思整数字游戏,那行业也只能越来越乱。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问题是,这么折腾下去,有多少人的信赖能被消耗掉?每次造假被曝光,消费者信心就掉一截。说白了,车是大件商品,绝不是挂个号卖包子、一锤子买卖。一次作假,全行业都得埋单,别怪人家信不过你。最怕的是什么?是大家心里都知道水分大,但却没一个人真正较真。一次次的“鸡贼操作”,行业表面是繁荣,底子早晚也得被掏空。

你看,别说中国车圈里乱七八糟的玩法,全世界的厂商都在想办法做漂亮账。根子是什么?说白了,人心不正。要真有技术、产品扎实,谁有空玩这些虚头巴脑的数字?一边是真本事,一边是纸糊的繁荣,企业自己心里没点数?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现在有的人还在研究,数据要怎么立规矩、怎么加大违法惩戒。但说实话,啥监管、啥处罚,要真有人查查、督查部门给点力,把那些撒谎、造假、数据作鬼的车企点名曝光,出现一例查一例,老百姓才有信心。谁也别拿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搪塞人,“竞争激烈”“没办法”“先做大市场”都是借口。

咱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别看热闹,别被数字迷了眼。看长期销量,看实打实的保险数据,问问身边已买的朋友,自己心里有杆秤。不论哪个品牌多大牌,别拿你不懂事当他们作假的护身符。数据都掺水,还有啥可信的地方?

最后说一句,买车这事,贵贱无所谓,关键是自己用着安心。炒作出来的“繁荣”护不了你,能护你的只有实打实的产品和售后。有啥槽点,有啥经验,大家多在评论区聊聊,也许一来二去,咱们普通人也能少当两次“小白鼠”。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车企“小订”造假被曝光,订单数字掺水,消费者买车难避坑-有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