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年人还能谈吗?
而且,这“理想”二字,在如今这个时代,似乎自带几分沉重的滤镜。
年轻时,我们想的是“颠覆行业”、“改变世界”,那份豪情万丈,恨不得一呼百应,掀起滔天巨浪。
可步入中年,尤其是经历了车轮滚滚的世事变迁,这“理想”二字,便沉淀成了另一种模样——更像是“内圣外王”的追求。
何谓“内圣外王”?
简单说,就是内在的强大与平和,外在的担当与影响。
中年人懂得“及时止损”的价值,不再把宝贵的精力耗费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却从未熄灭,只是换了一种更坚韧、更务实的方式存在。
当“ZOOM-ZOOM”触碰中国新能源浪潮,马自达的“理想”变奏曲
去年EZ-6的问世,曾让我一度困惑:那个坚持“以小为美”、叛逆不羁的马自达,去了哪里?
“人马合一”的纯粹,是否已被中国市场的“妥协”所取代?
尤其当EZ-6换上了26.45英寸的5K一体屏,甚至搭载了“98匹1.5L增程器+31.73度磷酸铁锂电池+190kW电机”这样看似“笨重”的动力组合,我的内心是充满疑问的。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将“全世界只要有2%的消费者认可便足矣”奉为圭臬的马自达吗?
然而,今年EZ-60的出现,让我释然。
全球车市的土壤,已经很难再容纳纯粹的“纵置后驱+直列6缸”的马自达6式辉煌。
我们又何必去苛责长安马自达与长安汽车共享EPA架构平台,联合打造新能源车型?
与其纠结EZ-6是否“套壳”深蓝SL03,EZ-60的内饰像不像某家新势力,不如看看每年有多少新车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市场洪流中?
又有多少合资品牌在渠道里苦苦支撑?
这并非马自达“变味”,而是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
时势不同,马自达在中国的生存路径,也必然随之调整。
“天才少年”的蜕变:从叛逆到务实,理想如何“降维”?
长安马自达,究竟是“照搬”,是“融合”,还是借力长安的电气化技术“取长补短”?
我想,每个人心中早有答案。
将中方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的优势,巧妙融入新能源产品,同时保留品牌差异,这本身就是所有合资车企转型2.0时代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铂智3X、日产N7等车型都曾经历质疑。
但当这一挑战,落在从不随波逐流的马自达身上时,矛盾便愈发尖锐。
那些迷恋“ZOOM-ZOOM”神话的拥趸,面对EZ-6和EZ-60的出现,心中难免泛起一丝“物是人非”的感伤。
理想与现实,真的能共存吗?
我敢肯定,在2020年之前的马自达,从未有过这样的顾虑。
那时,它以“美而不自知”的天才少年姿态,珍视自己的羽毛,不屑于随波逐流。
然而,正如年少成名的天才,总会在某个时刻遭遇命运的“寒江雪”。
“社会毒打”让他一夜长大,少年锐气渐敛,换来的是中年人的沉静与务实。
是什么事件,让马自达开始重新审视在中国市场的生存与发展?
或许是2021年一汽-马自达因亏损而进行的“两马合并”;或许是2023年长安马自达销量跌破10万辆,同比下滑14.77%的残酷现实。
到了2024年4月,新任总裁松田英久公开表示,马自达感受到了“转型”的紧迫感,并宣称:“在新能源转型上,马自达是最坚决的。”
销量数据背后的“生存考量”:EZ-6的“意外”担当
求变之心,终有回响。
2024年,马自达销量在经历同比下降14.69%的阵痛后,EZ-6的出现,为“本土化”战略带来了曙光。
今年1-8月,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4.64万辆,较去年同期微增2.26%,成为少数实现增长的合资品牌。
细究销量构成,愈发有趣。
EZ-6贡献了1.13万辆,占总销量的24.3%。
其中,8月销量达2741辆,成为马自达家族的“销冠”,占据总销量的42.68%!
而以往的“灵魂”——燃油车,面对丰田、大众等强势对手的挤压,日子可不好过。
CX-5尚能勉强维持月销2200辆,而曾经一度跌入10万区间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更是呈现出“坠落”之势,5月以来月销不破千。
要知道,去年仅昂克赛拉一款车,销量就达2.96万辆,占长安马自达总销量的39.14%!
试想,若无EZ-6,仅凭燃油车,长安马自达今年的路该多难走?
而今,EZ-6虽离“爆款”尚远,但作为一个小众品牌,其市场表现已算可圈可点。
EZ-60的上市,仅凭10元订金就收获超4万小订,更印证了马自达本土化战略的正确性,也让这款新车顺理成章地成为品牌新能源战略的“核心增长点”。
“合资新定位”的模糊地带:当“驾控”遇上“智能”
诚然,“及时止损”让长安马自达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了一个自洽的开端,但其在合资品牌中的定位,也愈发扑朔迷离。
去年EZ-6上市时,长安马自达汽车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曾表示,品牌要向“合资新能源第一品牌”目标迈进。
但如今EZ-60的定价,却透露出品牌力偏弱的认知,直接将价格区间拉至与比亚迪宋PLUS、风云T9、海狮06等自主品牌竞争的层面。
这一定位,并非不可取。
如今,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同台竞技,已是常态。
长安马自达的“田忌赛马”策略清晰可见:以“驾控”、“颜值”、“合资身份”和“价格诚意”的优势,弥补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短板。
在当下流行的“续航、充电、大屏、智能座舱”等购车要素上,EZ-60与自主同级竞品互有短长。
但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尤其是L2级别辅助驾驶,仍停留在合资1.0时代,毫无优势可言。
11.99万元的入门版甚至连ACC自适应巡航都没有。
幸而,其顶配价格与深蓝S07入门版相当,诚意十足。
可以预见,EZ-60上市后将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尤其会吸引一部分“油转电”的马自达车主。
但过了新车红利期,其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能耗方面的劣势,恐将被更具优势的自主新车所掩盖。
长安马自达的营销策略,无论是预售、上市还是媒体试驾,都聚焦于“操控”、“颜值”,这固然能强化“人马合一”的标签,但家用车需要的是“六边形”战士,马自达在这方面仍有不足。
“理想”的下一步:智能化转型,“听劝”的马自达还有多远?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的驾控乐趣,已不再是燃油车时代那样高高在上。
长安马自达要如何诠释并保留其“人马合一”的独特魅力,仍是关键。
EZ-60在底盘调校上,引入了欧洲车型的技术,侧倾刚度提升20%,俯仰抑制提升10%,高强钢占比达86.5%,旨在减少头部晃动和眩晕感,同时提升直线变道和弯道行驶的可控性与精准度…
…
媒体试驾后的评价如出一辙,但这些话术听来太过熟悉。
过往,马自达凭借小众路线吸引了对驾控有执念的精准用户,用户忠诚度极高。
但如今,长安马自达面对的是“全能型”的自主品牌。
即便驾控并非其长板,但在空间、智能、配置等全维度比拼中,EZ-60并非最优选。
我的经验告诉我,中年人谈理想,最要紧的是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清晰人设。
长安马自达需要展现“人马合一”的强大优势,但绝不能止步于此。
品牌至今未有明确的长远智能电动化规划,这无疑是巨大的隐忧。
“长安马自达计划在2027年前,在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100亿元,旨在培育全球新能源产品开发能力,并推动新能源车型在2027年占比提升至90%。
后续每年至少推出1款新能源车型,覆盖轿车与SUV细分市场。”
实践反复证明,以当前车市的竞争烈度,一年一款新车的速度,难以抵消消费者遗忘的速度。
当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纷纷以战略级决心推进本土化,利用体系成本和本土优势“升维”抢占效率高地时,长安马自达仍旧是“一台车接着一台车”地摸索。
后续,基于长安汽车EPA架构平台共同研发的两款新能源车将走向何方?
马自达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如何落地?
中国科技企业的身影是否会出现?
这些核心问题,我们期待从长安马自达那找到关于“百亿战略”更详尽的规划,但目前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既然不甘心被中国市场边缘化,此前又在合作伙伴长安汽车的支持下,做出了诸多妥协与让步,当下就应加速智能化转型,抓住长远的翻盘契机。
“中年人谈梦想”,妥协并非过错,最令人扼腕的,是在犹豫和负重前行中,错失了最佳的时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