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这3类车,难用且掉价猛,难怪车主在“偷偷出手”
2025年09月05日 12:54:46。这个时间点,你是不是正堵在高架上?空调开到最大。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刷着二手车平台的报价。心里嘀咕:我这车,怎么又跌了三千?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二手车平均贬值率同比上升了 8.7%。有些车,不是慢慢跌。是跳水。昨天还值十万。今天挂出去,八万五都没人问。为什么?
因为有些车,从你提车那一刻起,命运就写好了。它们不是不好开。甚至有些,刚开还挺爽。但用着用着,问题就来了。维修贵。油耗高。关键是什么?转手没人要。卖不掉。只能“悄悄处理”——卖给车商,低价甩掉,眼不见心不烦。
第一种,是那些“网红脸”电动车。你懂的。某几个品牌,靠一个前脸设计,三年出了六款车。每款都长一个样。刚开始,觉得科技感十足。灯带拉满。屏幕堆砌。内饰看着像太空舱。可开过两年呢?软件卡顿。系统更新慢。新功能轮不上。老毛病一堆。车主群天天在骂OTA。
更致命的是什么?同质化。满大街都是那个前脸。审美疲劳来得比电池衰减还快。你想卖?买家一看:“哦,又是这款。”价格直接砍一万。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某新势力品牌2021款车型,三年保值率仅为 39.2%。不到四成啊。你买它的时候,可是一口气加了两万选装包的。
第二种,是那些“伪进口”车。挂着海外品牌的标。其实国内生产。配置还特奇怪。比如,进口版用2.0T。国产版非得给你上个1.5T三缸。美其名曰“适应国情”。适应什么?适应高油价吗?三缸机抖动,你关着车窗都能感觉到。夏天开空调,油门踩到底,加速度还不如隔壁五菱宏光。
还有的,把海外版的豪华配置砍得七零八落。真皮座椅变仿皮。空气悬架变普通弹簧。连个CarPlay都不给配。可价格呢?没降多少。比真正的国产车贵一截。比真正的进口车便宜一点。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等你想换车。买家一查:国产的?配置这么低?三缸?得,价格再砍两万。你说冤不冤?你当初买它,图的是那个标。可二手车市场,只认三大件。标,不值钱。
第三种,最隐蔽。是那些“小众性能车”。听着就热血。后驱。手动挡。50:50配重。声浪迷人。开着它,你能找回驾驶的乐趣。但问题是——你每天上下班,走走停停。手动挡累不累?后驱在雨雪天,打滑不打滑?
关键是,养车贵。一条轮胎两千五。一次四轮定位八百。刹车片,半年一换。还不算保险。性能车保费,比普通车贵一倍。你算算,一年光维护,就得两万。工资涨得过它吗?
最扎心的是保值率。某经典小众跑车,五年保值率不足 45%。而它的维修手册,厚得像本字典。普通人不敢碰。懂的人又买不起。你卖,只能找少数玩家。一车一价。砍得你心碎。
所以,很多人最后选择“悄悄处理”。卖给熟悉的车商。少点钱,图个省事。不发朋友圈。不在论坛晒。怕被人说:当初不是你说要驾驶乐趣的吗?
可生活不是赛道。是通勤。是接送孩子。是周末全家出游。你要的不是推背感。是省心。是省钱。是卖的时候,有人愿意出个公道价。
我们总被广告洗脑。要个性。要与众不同。要追求驾驶本质。可现实是——车,终究是个工具。贬值快的车,不是它不好。是它太理想。太脱离普通人的生活半径。
你愿意为情怀买单。但市场,不买单。
所以选车时。多问一句:三年后,谁会买它?别只看发布会的灯光秀。要看维修单上的数字。要看二手车市场的报价单。
2025年了。电动车还在降价。油车还在内卷。消费者的脑子,越来越清醒。那些靠噱头、靠标、靠情怀撑着的车。正在被悄悄淘汰。
你手里的车。是资产?还是负债?想清楚。别等卖的时候,才后悔。
下期聊什么?聊聊那些“越开越值钱”的车。真的有吗?还是都是传说?
等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