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云端算力主导汽车行业大洗牌,算力大战至少持续 3 - 5 年

在智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你知道衡量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变成啥了吗?不再是以前的 “销量”,而是 “算力”!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内部研讨会上说得明明白白:“对中国汽车厂商来说,谁要是能先在云端算力上建立优势,谁就能在下一阶段的行业洗牌中掌握话语权。” 这话说得,直接点明了行业竞争的新焦点,也揭示了智能汽车时代车企生存的核心逻辑。

说到汽车算力,行业里一般把它分成车端和云端两大部分。但你可别以为它们是在比谁强谁弱,其实啊,它们是分工不同,相互配合,少了谁都不行。

重磅!云端算力主导汽车行业大洗牌,算力大战至少持续 3 - 5 年-有驾

先说说车端算力,它是以 “TOPS” 来衡量的,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 “低延时、稳执行”。你想啊,车在跑的时候,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些传感器会采集好多路况数据,车端算力得马上处理这些数据,快速做出感知、决策,然后把控制指令发出去,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和驾驶的流畅度,就像是智能驾驶的 “即时响应中枢”。

再看看云端算力,它的衡量单位是 “EFLOPS”,承担的是更重要的 “后台支撑” 角色。它可是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智能座舱迭代还有大模型推理的核心地方,特别是在高阶智驾领域,那作用可太大了。智能驾驶其实就是一个 “云端训练 — 车端部署 — 数据回传 — 再训练” 的闭环循环过程。车在行驶过程中采集到的真实路况数据,会马上传回云端,经过大量算力反复训练优化模型后,再通过 OTA 升级发到车端,让智驾系统不断进化。这个闭环的效率高低,可全看云端算力强不强。

重磅!云端算力主导汽车行业大洗牌,算力大战至少持续 3 - 5 年-有驾

还有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事儿,业内热议的 “世界模型”,就是那种能模拟真实物理环境的大模型,能用来训练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系统的,它对算力的需求那可是呈几何级增长。能不能支撑这种大模型的训练,已经成了车企能不能进入下一轮竞争的 “入场券”。

朱西产教授判断,“这场算力之战起码还要持续 3 - 5 年”。你猜怎么着?现在各车企的云端算力储备已经出现明显的差距了。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全球头部车企的算力差距特别大。特斯拉的云端算力差不多有 100EFLOPS,在全球排第一,把其他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引望以 32EFLOPS 排第二。咱们中国车企里,吉利星睿智算中心 2.0 的算力达到 23.5EFLOPS,不仅在中国排第一,还成功进入了全球第一梯队。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算是在那些把智能化当成核心竞争力的新势力车企里,大多数车企的云端算力也就集中在 8EFLOPS 到 12EFLOPS 这个区间,好多车企的算力甚至还在 5EFLOPS - 10EFLOPS 的基础水平。朱西产教授特别强调,在这场 “长跑” 中,吉利率先突破的意义可比短期的销量数字大多了,这说明它在智能汽车的核心底层能力上已经有了先发优势。

吉利为啥能在云端算力上领先中国其他车企呢?这背后是它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技术积累,关键就在于它一直坚持 “电动化与智能化齐头并进”。

早在 2021 年,吉利就察觉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痛点,马上开始 “补短板” 行动。一方面,它加速攻克 “三电” 技术,成功研发出神盾电池、安全电池包、超级电混等核心技术,还很快应用到新车型上,让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吉利没把智能化当成 “下半场” 才要做的事,而是同时启动了 “智能吉利 2025” 规划,提出要构建 “一网三体系” 的全域智能化架构,也就是打造一个覆盖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的科技生态网络,同时建立智能科技的研发体系、产品体系和运营体系。

重磅!云端算力主导汽车行业大洗牌,算力大战至少持续 3 - 5 年-有驾

现在,吉利的智能化布局开始有成果了。2025 年初,吉利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 AI 技术体系,还慢慢把它融入到智驾域、动力域、底盘域。3 月,智驾域的 “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 发布,统一了集团的智驾解决方案。6 月,动力域的 “AI 云动力 2.0” 上线,能根据用户的出行场景匹配最优策略,平衡节能、性能和安全。8 月初,底盘域的 “AI 数字底盘” 实现首发量产,推动传统的 “机械执行” 向数字化的 “主动控制” 转变。8 月 20 日,吉利又进一步提出 “一个座舱” 战略,通过统一 AI OS 架构、AI Agent(人工智能体)和用户 ID,打造 “人 — 车 — 环境” 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还明确表示 “未来不再开发不具备 AI 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与此同时,吉利还把 AI 技术渗透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整个链条,实现全场景智能体验的升级。

行业里有一种说法,说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但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可不这么认为。他指出,现在全球新车里,燃油车还占 80% 呢,电动车才占 20%,要让燃油车占比降到 50% 以下,那可得花很长时间。所以他觉得 “智能化应当贯穿汽车发展全过程,和电动化一起协同发展,不能有先后之分”

崔东树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燃油车(包括混动)和电动车会一起发展。而 AI 技术会成为贯穿汽车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从架构优化到自动驾驶,从生产制造到用户服务,AI 会给产业链各个环节赋能,提升行业效率,也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

在这场以算力为核心的行业变革中,云端算力的竞争可不只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战略眼光的比拼。随着算力战的持续推进,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大洗牌,那些提前布局、掌握核心算力优势的企业,肯定能在未来的智能出行时代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百度带货夏令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