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东城那个二手车行门口,人喊着“黄金排量就1.6”,老丁抽烟边摇头,“买别的都不实在。”1.6L自吸,那时候买新车能赶上购置税减半,家家户户都认它省心、不出岔子,油耗低,修起来三下五除二。用车群里头,有个姓曹的大姐,说她家桑塔纳天天跑城里堵车,油表一天下来也不见怎么掉。
但今年要再问谁排量最好,微信群就炸了。不是1.5T的粉,就是2.0T的铁杆。厂里销售老柳说,现在车厂能把发动机做到1.498升,缩得跟针线活似的,这讲的全是税。政策门槛卡在1.5升,下面税率是一分,上面可要翻三四倍。前两天给客户配单,有个年轻人选了奔驰C的1.5T,说什么税能省出两千块,还多出来点配置钱,油耗还低,二环堵开空调一脚油门,也不见得喝多少油。
修理铺老王,修啥都爱讲大排量。2.0T,拉转速都没啥压力,国道上敢超车,涡轮给劲,一踩下去胸口有劲。但到头市里跑,油耗嗖嗖涨。他舅舅的A4L,一箱油不到一周见底,还折腾全合成机油,换个涡轮能让小厂修工直咬牙。用他的话:“2.0T就跟娶了赔钱的,小毛病不闹,可一出事儿真要命。”
有些冷门配置1.5T反倒都有,但少有人说。去年老段买了款自主1.5T,说带怠速启停、电加热座椅、省点心还安静。冬天早上送娃上学,起步一脚小电机顶着,油耗下来不足百公里五升。别的不说,群里那帮大壳子2.0T SUV车主都羡慕。唯独有个老客户吐槽,1.5T一到年检,检测站师傅瞅得哈哈笑,问是不是这发动机缩排量纯粹为了省税。
微信车友几个在聊起电混,说现如今买混动能把大排量玩剩下的都省出来了。比亚迪DM-i,1.5自吸加电,拉人拉货都妥妥的;有个理想L9用户自称自测增程那个效率,说热效率能奔40%,开着四五口人还便宜。2.0T玩混动,群里一个风头过去的新势力铁粉就说,配置高是高,可一台车上堆那么多东西,修起来脑壳疼,市里的工时费下不了手。
一天邻居李哥下楼,问有没有1.5T三缸机,还能不能买。他老家在湖北,山路多,说原本2.0T动力强,后来试了1.5T增程混动,说实话爬坡不虚,油耗还低。顺口带了句,“到底金不黄金,咱老百姓过日子,还真是看钱包。”
有一个误传,群里疯传过,说2.0T养护成本其实也没那么离谱,只要不选四驱、不玩暴力,不比1.5T贵多少。老司机张叔听了直笑,说“你去真开开看呗,要不,你的油卡先借老子一个月?”
没几个人提老昂科赛拉,那会儿的2.3自吸可是真皮实,没人抱怨动力不足。不像现在拼命往小排量、涡轮增压、混电沾边扣。几个月前一场雨,楼下新买的1.5T 捷达泡了一晚上,车主哭诉,保险倒是赔了,拆下来的电子水泵和高压共轨,师傅看到一愣,“这小马力,心还蛮细。”
有些冷门:上汽通用有段时间推过1.3T三缸,主打也是小排量省油,但老杨一句话,“机器转得欢,车主心里慌”,拆开发现气门积碳,一年就闹心。现在交警队配的公务车,大多选混合动力,不单是省油,关键关键年检政策也照顾,领导的用车都争着订了。
想当年日系软绵绵1.8搞到热销,法国人还倔强守着自吸,谁料这两年,油电一混,动力都敢标400牛米。老王喝酒时不服气,说哪有劲还省油这么美的事。可仔细问问,年轻一代人,要的就是敢踩、能省,也不嫌那玩意烧电、插电麻烦。
楼下有个2.0T老麦车,最近出了点小岔子。一脚给油没了劲,修车小赵说等着吧,涡轮坏,说实在的,这东西只认原厂件,能整就省心,省不了了,修完下次还得来。旁边修1.5T的,换个小水泵,也没怨气。
日子慢慢过,现在连卖车的都晓得:买发动机得看整体,不单单排量了。朋友圈有人调侃,现在看发动机,跟当年认厂标、认LOGO一个样,时代是真变了。
信源乱七八糟的,有群友自测,有维修师傅拍胸脯保证,也有前几年老车主苦口婆心的聊天,有道台湾汽车论坛传闻说,现在最稳的其实还是那批混动2.0L自吸。
写到这儿,手机又响,群里说下周限牌上新政策,1.5T增程能不能抢头条还真难说。楼下刘姐买车犹豫半天,定了台1.5的秦DM-i,说新车送流媒体后视镜……哎,真是每一滴油都要抠到骨头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