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断供危机再现!安世半导体通知日系车企“无法保证交货”

一场由地缘政治引发的芯片供应危机,正从欧洲蔓延至日本,全球汽车产业面临新的停产威胁。

芯片断供危机再现!安世半导体通知日系车企“无法保证交货”-有驾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10月23日发布官方声明,确认其会员企业已收到荷兰半导体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通知,表示可能无法保证芯片交付。此举意味着继欧洲大众汽车部分工厂停产后,日本汽车巨头也可能面临生产中断风险。

声明指出,受影响的芯片是电子控制单元(ECU)等设备的关键部件,这一问题将对丰田、本田、日产等JAMA会员公司的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JAMA表示正与零部件制造商密切合作寻求解决方案,并希望相关国家能迅速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01 危机蔓延,从欧洲到日本的连锁反应

安世半导体的供应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就在JAMA发布声明的同日,德国大众汽车已宣布暂停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车型生产线。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会员涵盖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斯巴鲁等所有主要日系车企。这些企业全球汽车产量合计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近30%,若芯片供应持续中断,将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重大冲击。

JAMA在声明中强调,其会员公司目前正与零部件制造商密切合作以求解决此问题。协会认识到此问题将对企业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希望相关国家能迅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次危机蔓延的速度之快出乎业界预料。从10月初荷兰政府干预安世半导体运营,到10月中旬欧洲车企发布预警,再到10月23日日系车企收到通知,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02 危机根源,地缘政治干预市场运营

此次芯片供应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荷兰政府对中国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干预。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防止关键技术转移”为由,依据《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

荷兰政府不仅冻结了安世半导体资产,还暂停了闻泰科技委派的CEO职务,并强行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实质剥夺了闻泰科技的控制权。

这一举动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指出,公开文件显示荷美双方曾就“穿透规则”进行沟通协调,美向荷提出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及调整治理结构等要求。

地缘政治因素明显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运作。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芯片供应商,在汽车芯片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IC全球第二、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

03 产业影响,汽车芯片难以快速替代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市场地位使其产品难以被快速替代。该公司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等关键汽车部件。

汽车芯片需要满足车规级标准,认证周期长、门槛高。一家汽车企业的工程师透露:“更换一个芯片供应商需要至少6-12个月的认证周期,而目前车企的芯片库存普遍只能维持几周。”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已警告,如果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的问题不能立即解决,欧洲汽车制造业可能会受到严重干扰。ACEA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表示:“这是一个跨行业问题,影响了大量供应商和我们几乎所有的成员。”

全球汽车产业刚从上一轮芯片短缺中恢复不久,现在又面临新的危机。2021-2022年的芯片短缺曾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超过1500万辆,汽车行业损失约2100亿美元。行业专家担忧,此次安世半导体危机可能引发新一轮减产潮。

04 企业应对,全球车企紧急部署应对措施

面对潜在的供应中断,全球汽车制造商正紧急部署应对措施。大众汽车已成立特别工作组,调查其最大的供应商及其数百个零部件可能受到的影响。

宝马公司发言人表示:“我们正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并不断评估情况,以便在早期发现潜在的供应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 不过宝马强调,目前其工厂生产仍在按计划进行。

Stellantis集团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正在“与其他供应商合作,评估潜在影响,并制定缓解措施”。而梅赛德斯表示正在与相关利益相关者接触,但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一些车企尝试寻找替代供应商,但面临技术壁垒。汽车芯片不仅需要满足严格的技术标准,还需要通过漫长的车规认证流程。即使找到替代供应商,从测试到量产也需要数月时间。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代表通用、丰田、福特等车企)也敦促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该联盟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泽拉表示:“如果汽车芯片的出货不能迅速恢复,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汽车生产将会受到干扰。”

05 中国角色,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正常运营

尽管荷兰总部出现运营问题,安世半导体中国实体仍保持正常运营。10月23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布《致客户信》,强调所有在华生产并交付的产品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

安世中国在信中表示,公司坚决反对荷兰安世半导体现任管理层“散布与事实不符的信息”,并承诺所有产品均满足安世一贯的技术标准、生产工艺及品质要求。

安世半导体在中国拥有重要生产基地。其中东莞工厂是安世半导体最大的封测基地,年产量超过500亿件,承担了安世全球约70%的封装任务。

然而,中国商务部于10月4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特定产品出口。这意味着在东莞工厂完成封测的产品可能无法出口至欧洲,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混乱。

06 解决方案,外交磋商与产业自救双线推进

外交层面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双方围绕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

卡雷曼斯回应称,荷方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愿与中方密切沟通,为安世半导体问题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双方都有意愿通过对话解决当前危机。

产业层面,汽车企业也在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一些车企正在考虑与芯片供应商建立更直接的合作关系,甚至投资芯片制造领域以确保供应安全。

从长远看,此次危机可能加速汽车行业重塑供应链策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供应链韧性。然而,在短期内,全球汽车产业仍面临严峻的停产风险。

安世半导体芯片交付危机揭示了 “小芯片、大影响”的行业现实。作为价值仅几美元的关键零部件,安世半导体芯片的缺位可能让数万美元的汽车无法下线。

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加入,这场芯片供应危机已真正全球化。从欧洲到日本,从美国到中国,全球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在密切关注安世半导体事件的进展。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此次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迫使企业重新审视供应链风险,加速技术自主可控进程。谁能在这场危机中更快找到解决方案,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