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个新能源购置税的新规,讲真,就是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
国家的意思很明白,过去几年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不管你是真神仙还是凑数的压缩毛巾,都能混个补贴免个税,现在这场大型行为艺术要结束了。以后想免税,先问问自己渡不渡得了这场专门为你量身定做的“天劫”。
这个“天劫”的核心,就是所谓的技术达标。以前吧,你只要是个电车,哪怕是个装着四个轮子的充电宝,国家都捏着鼻子认了,给你免税。这就导致了一堆不务正业的企业,技术上不去,全靠营销整花里胡哨的,反正有政策兜底,卖一台亏一台也能活下去,因为故事讲得好,投资人爱听。
现在,游戏规则变了。纯电车,看的是百公里电耗。这个指标讲白了,就是看你内功深不深厚。同样是跑一百公里,你是只用十度电的扫地僧,还是得用二十度电的傻大个?以后那些靠堆电池堆续航的肌肉猛男,可能连免税的门都摸不到。你以为续航是看电池有多大,以后是看你这块“电池压缩饼干”的热量够不够高。三体人看了都得感慨一句,这是物理规律层面的闪电战。
更狠的是插混和增程,简直是典中典。国家直接划了两条红线:第一,纯电续航必须过关,至少100公里起步,别拿个只能跑三五十公里的玩意儿冒充新能源,你那是烧油送电池。第二,亏电油耗必须低,不能比同级别的油车还费油。这就等于直接把一群伪军的底裤给扒了。
之前很多插混车主,我作为一个前插混车主,深有体会,充电桩就是个摆设,一年用不了两次,本质上就是开着一台背着几十度大电池的油车在路上裸奔,油耗高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现在新规一出,这些“假洋鬼子”的好日子到头了。要么你技术升级,老老实实把油耗和电耗都做下去,要么就滚出免税名单。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我突然感觉把国家政策比喻成修仙渡劫,好像有点太中二了,但是你别说,还真他妈贴切。
为什么国家要这么干?掀桌子啊。
以前是普惠,是为了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现在蛋糕够大了,但里面好多都是泡沫和香精,再不挤一挤,整个行业都要得糖尿病。最好的手段不是分蛋糕,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只留下那些有“金钟罩铁布衫”护体的真功夫玩家。
而且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钱。
新能源车免购置税,开起来爽,但国家财政肉疼啊。路是你跑的,桥是你压的,公共交通设施的维护费从哪来?以前电车少,这点钱还能从油车用户交的税里匀一匀。现在满大街都是绿牌车,再这么“免费”下去,负责修路的大爷们都要揭竿而起了。所以,设置技术门槛,本质上也是一种筛选,让真正技术领先、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的车继续享受红利,而那些技术落后、纯粹钻空子的,就该交税交税,为自己占用的公共资源买单。
这事儿,其实跟自动驾驶的逻辑有点像。你以为自动驾驶的关键在特斯拉,在激光雷达?错了,关键在老头乐。只要老头乐这种不讲道理的移动路障还在路上横行,任何实验室里跑出来的数据都是笑话。同样,任何产业政策,最终都要回归到最朴素的常识和最现实的利益分配上。
说到利益,我就想起我楼下那个天天占着充电桩不挪窝的邻居,真的,有时候解决问题比技术更需要的是素质。
当然,有人会说,这对消费者不公平,以后买车可能更贵了。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过去几年你享受的低价,一部分是国家拿真金白银补贴的,另一部分是车企亏本赚吆喝烧出来的。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道诡异仙”,修炼到最后必然是走火入魔。现在无非是把一些成本回归到它本来的位置。
这帮天天吹PPT的车企,有一个算一个,都该死!
所以,最后你会得到一个更省电、技术更好的车。当然,你也可能得花更多的钱,因为免税的门槛高了,不免税的车多了。你说你亏了还是赚了?别问,问就是你为国家技术升级做了贡献,高不高兴?
对于那些真正有技术的车企来说,这反而是天大的好事。比如有些品牌,他们的技术储备本来就溢出,新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道任意门,直接把竞争对手关在了外面。而对于那些靠营销和低价混日子的品牌,同行看了也得傻眼,这无异于雷电法王杨永信亲自下场给他们电疗,治一治他们不思进取的网瘾。
所以别再抱怨什么政策变了,市场不友好了。朋友,这不是市场经济,这是黑暗森林。不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有少数人能活到最后。
现在,只是钟声敲响了而已。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