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大爆料!
车界新的风向标!
咱们今天就要关注一条让不少新能源车主拍手叫好,但也可能让一些“老司机”心头一紧的新闻——柳州要出手了,针对新能源充电桩被“霸占”的乱象,拟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新规!
这事儿,咱得好好说道说道!
你瞅瞅,现在这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走到哪儿都能看见那闪亮的“绿牌”。
可这“充电难”的问题,也是一天比一天扎心!
最让人抓狂的是啥?
就是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电桩,结果一看,不是被油车占着,就是新能源车主充完电了,车子还跟“长”在桩上似的,纹丝不动!
你说气不气?
这可真是“充电桩前”上演“生死时速”啊!
咱们记者小分队也是闲不住,一听这风声,立马就“装备齐全”,奔赴柳州街头,实地“侦察”了一番。
上午九点,城中区海关路的一处充电站,那叫一个热闹!
车子充电的,排队等着的,都有。
可你细瞧瞧,有几辆车,电量指示灯早就变成了“满格”,可车子还稳稳地停在那儿,跟个“钉子户”似的。
你说这充电站墙上那“严禁非充电车停车,被拖车后果自负”的标语,是摆设吗?
可人家就是“视而不见”!
紧接着,我们又转战柳北区滨江东路。
这儿的路边充电站,规模还不小,几十个充电桩,那叫一个壮观!
可仔细一看,嚯!
近乎全被占了!
但真正“接线充电”的,就那么三分之一!
剩下的,要么是空着,要么就是像海关路那儿一样,已经“充能完毕”,但车主就是“不挪窝”。
这景象,简直是“空城计”的现代版,让人哭笑不得。
再来看看柳南区潭中西路。
这排充电停车位,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不仅有那些“充完不挪”的新能源车,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燃油车“横插一脚”,堂而皇之地停在充电车位上!
那辆燃油车,看样子也是“停了不止一天两天”了,跟这充电桩是“拜了把子”似的,谁来都不好使。
采访了几位新能源车主,大家那是“一肚子苦水”往外倒啊!
“占位”、“满电不挪”?
那都是“家常便饭”了!
有车主无奈地说:“有时候停车位本来就紧张,再看到油车往充电位一停,那真是给我们充电添堵。更别说那些充完电就赖着不走的,真是影响别人。”另一位车主更是直言:“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霸占公共资源,太不合理了!充电的地方,你短时间停一下可以理解,但你长时间占用,不就是耽误别人‘续命’吗?”还有的更是直接:“公共地方需要大家一起维护,你一辆车占一整天,这是啥道理?大家都要充电,充完就得赶紧走,这样新能源才能发展起来,对吧?”
听听,这都是车主们的心声啊!
这“电量焦虑”遇上“车位焦虑”,再碰上“道德滑坡”,可真是让人头疼!
正因为有这些糟心事儿,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终于“坐不住”了,发布了《关于规范占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停车收费问题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征求意见稿里说了啥?
简单粗暴,就是要对那些“霸占”充电桩的车辆,实行“差别化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政策”!
啥叫“差别化”?
就是你充完电了,或者你不是来充电的,却占着充电位,那对不起,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停车费”!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你充完电,超过1小时还没开走,那就要开始“加收费用”了!
而且,这收费标准,可能比你平时停车还要高!
咱们来细品一下这“差别化收费”的“门道”:
第一波高潮:专属充电站,收费“翻倍”警告!
对于那些专门给新能源车充电的“专属充电站”,比如那些只提供充电,没有其他停车功能的场地。
特别是政府投资建设的,或者用政府资金建设的场地,那收费标准就要“翻倍”了!
什么概念?
就是柳州市的临时停车收费标准,在这里要乘以2!
而且,之前那种在政府定价停车场里“2小时免费”的优惠,对于这些“霸占”充电位的,直接“取消”!
让你明白,这里是充电的地方,不是“长期停车场”!
不过,也有点“人情味儿”。
如果你的充电桩功率在15千瓦(含)以下,而且你是在晚上23:00到次日7:30之间完成充电,就算你超时1小时没开走,也可以“免收停车服务费”。
这算是给夜猫子们留了点“喘息空间”,毕竟,谁家还没个急事儿呢?
至于其他非政府投资的专属充电站,收费标准和免费时长,就由经营者自己说了算,但得明明白白地公示出来。
这给了市场一定的灵活性,但前提是“公开透明”。
第二波高潮:公共停车场,也得“看脸色”!
不光是专属充电站,在那些公共停车场里(不包括路边和住宅小区),如果也设置了充电设施,而且具备实施差别化收费的条件,那也得“参照”专属充电站的政策来!
在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里,充电车位的收费,同样是按照停车场总收费标准的“两倍”来执行!
这下,那些油车想“浑水摸鱼”停进充电位,可得掂量掂量了。
其他非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也是一样,收费标准由经营者自己说了算,但同样要“公示”。
这相当于给充电桩“上了个枷锁”,让那些想“蹭”充电位的人,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第三波高潮:合理配置,清晰标识,明码标价!
这新规可不是简单粗暴地“涨价”,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
实施差别化收费的停车场,得划出专门的“充电泊位区域”,还得有醒目的标识!
让你一目了然,这是充电专用,不是给你随便停的!
而且,为了方便大家,充电期间,如果是同一经营主体的停车场和充电服务公司,充电时是“免收停车服务费”的。
这倒是挺实在的。
其他停车场,也鼓励给充电车辆“限时减免”。
最关键的是,“明码标价”!
停车场入口、充电桩旁边,都得把这“差别化收费标准”明明白白地贴出来,让消费者一清二楚。
充电APP上,也得同步告知。
这就像给所有的“充电行为”都加上了一道“明白账”,谁也别想“耍花招”。
当然了,市场监管部门也得“上紧发条”,加强监督检查,那些不按规定公示、擅自涨价、或者扩大差别化收费范围的行为,都得依法查处,维护咱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要把“充电桩”这个宝贵的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
新能源车主们“满电不挪”,油车“鸠占鹊巢”,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对其他用户的“不公平”。
柳州这次出手的力度,可以说是相当“硬核”了!
想想看,如果这个政策能在全国推广,那将是多么大的改变!
那些“充电焦虑”的兄弟姐妹们,终于有望摆脱“充电桩困境”,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便利。
当然,我也能想象到,可能会有一些声音质疑:“这是不是有点太严苛了?”“会不会影响正常停车?”
但咱们换个角度想,当一个社会还在努力推广新能源,致力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对那些“阻碍”新能源发展的行为,进行一些“约束”?
这就像咱们开车,得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不能乱停车,道理是一样的。
充电桩,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和“补给站”,它就应该为真正需要充电的车服务。
这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盘活”充电资源,让更多的人能够顺利地充电,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这是一种“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策略。
那些“充完不挪”的车主,可能只是缺乏一个“提示”,或者一个“经济上的压力”,当他们意识到长时间占用充电桩会付出更高的成本时,自然会自觉地“移步换辆”。
而且,这个政策也体现了一种“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不是一刀切,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对夜间充电的优惠,就考虑到了很多车主的实际情况。
这事儿,就像咱们开车,有时候一脚油门下去,动力澎湃,但有时候也得考虑油耗。
差别化收费,就像是给那些“不考虑他人”的行为,加了一脚“经济刹车”。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治理和用户习惯的问题。
柳州这次的举措,无疑是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告诉我们,为了一个更美好的“绿色出行”未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些“不一样”的规则。
这政策的意见征集时间是到8月30日,还有一段时间。
大家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去提提意见。
毕竟,这事儿关乎到咱们每一个开车人的出行。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最终是为了让大家都能享受到便利,而不是让少数人“占尽便宜”,让大多数人“望桩兴叹”。
柳州这次出手,能不能成为“新能源充电治理”的“样板工程”,咱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