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这次的动作真是太明了。你想啊,这家伙刚出个银河L7,销量搞得挺不错,心里打的算盘一定就是:我怎么能用更大的空间、更实惠的价格,把比亚迪的份额抢过来?这真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细看这辆银河星耀7,车身长到4958mm,轴距2852mm,比星耀6大了不少。你站在车旁边一比,好像一只大胖鸭子站在瘦弱的小鸭子旁边,空间上绝对占优势。虽然动力用的还是1.5升插混,82千瓦的发动机也不算特别牛逼,但明显目的不是拼高端动力。用钱在内饰和配置上花的多,如果能把价钱压到比亚迪的店里一些,这招就算很厉害了。
说实话,吉利这套路挺狡猾的。它明知道,消费者要的其实就是空间大、配置好、价格实惠。那星耀6的起步价才7.98万,别说比亚迪了,就算是其他厂家的入门车,七八万里还能买到空间、配置还不错的车,用户一看,当然会觉得这个星耀7要再便宜点更加有吸引力。但它又不会太低,看起来逼格还不差。这就像是你买我怎么能越买越贵一样,既不亏本,又拉拢了大量改善型买家。
不过你得注意,吉利这套路也不是一开始就玩得很成熟。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吉利每次推出新款,价格都挺高的,但是一年后就开始降价(这点我稍后会详细说)。你们知道,吉利的频繁换代很厉害,市场上一讲话款式旧了,就开始打价格战。比亚迪就不一样了,它靠技术和品牌积累,更新换代相对慢一些。
你们是不是觉得:吉利在搞套路,我觉得也没错。你说它这次的星耀7,目标很明显——【比亚迪秦PLUS】,它要用空间和价格的优势,把比亚迪挤到一旁去。这点我完全猜测,因为从车身尺寸看,格局就差不多,竞争很激烈。
对比一下,秦PLUS的长度大概是4.7米,轴距大约2.7米,空间表现不好说比星耀7差,但价格,确实比吉利可能会便宜一些。比亚迪可以用科技配置和品牌力做魂,但在空间上确实逊色一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听朋友说过一句话:比亚迪的牌子,像是微软,软件稳定,硬件还得自己拼。这句话让我觉得挺有道理。比亚迪拼在技术上,但在空间配置和内饰方面,经常被说差了一点。所以今后,吉利的得意之处可能就是在空间上的补差。
问题也来了。你们觉得吉利能火多久?新车一出来,价格多少才算合理?毕竟,风云变幻,市场不是看谁出得快,而是看谁留得住。
我对比亚迪的有点不明朗。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比亚迪今年的半挂车战略,就是打得快、推得快,把市场占得更广。要不然,国产车第一排别的厂做得也挺辛苦的。
佳话一则:我一个朋友开标志3008,他说:新车宝马的座椅舒服,但就是贵,空间又不是特别大。我心里就琢磨,买家到底更看重啥?其实消费者心里都有数,空间、价格、配置,三者缺一不可,但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至于我自己,倒是觉得:成本这块是真的肉。百公里动力成本,估算一下,电池后,差不多0.8到1元之间,燃油车更贵一些(大概1.2元/百公里?)。不知道电池价格会不会降?反正我觉得,电池大一点总是好的(这点估算纯属随便猜的,别太较真)。
再说个细节,我刚才翻相册,看到一张吉利宣传的图片,里面那车标好像更鲜亮了。这种区域性的小变动,又告诉我:车商的视觉设计,也在精心抠细节。这些抠细节,其实都藏着价格战的暗示。
对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你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空间、价格、还是品牌?我真的挺好奇。这三个因素,你会怎么排优先?
(这段先按下不表)
可能有人会说:吉利这次真狠。比亚迪那档次都擠到边缘去了。但我心里知道,每个品牌都有个舒适区,怎么突破,是研发的风格选择,也是市场的策略。
你们有觉得空间大的车,真的会卖得更好吗?还是说,人们最后买车,更多是在意心里那个想象的未来——比如说空间够用,配置都能接受,价格合适——这才是王道。
哪个厂商能真正掌控快节奏的市场?我倒觉得,要靠那份理性的坚持吧。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