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买车就像买白菜,价钱越来越亲民,选项越来越丰富,幸福感越来越虚无。全新名爵MG4这款新车,预售价才7.38万起,据说快赶上拼多多神车的行情了。不知道这是汽车圈为托举GDP放的大招,还是在嘲笑打工人买得起车就是造福社会。总之,这款新车在成都车展之前,就已经用极低的门槛把自己打扮成了阿里巴巴的门童,恨不得人人都能跨过门槛却没人拖鞋。
为迎合小康社会的大趋势,厂商们仿佛都在赛跑,争做卷王,卷来卷去卷到一辆全新的MG4。它依然选择了两厢造型和掀背式尾门,坚守紧凑型的生命底线。外观设计号称最新,前脸换成了封闭式,说白了就是为电动化找点未来感。前灯组造型一改,再加个LED背光“MG”logo,仿佛灯光一亮,身份就可以被投射到云端。整体线条变得更圆润了,连空气阻力都尊重了颜值经济。至于前包围形成的“前铲”,你以为是擦地机器人,同样带着大尺寸进气口,给电动车装点烧油的情怀。两侧导流槽也做了优化,不知是否专为堵车时流一流愤怒和焦虑。
有人说看一辆车其长宽高,就像量身高找对象。全新MG4确实贴心,把长度增加了108毫米,宽度加了6毫米,高度增了35毫米,轴距上也小步快跑地拉长了45毫米。用车主自己的话说,这车变大了,但房价没有降,停车只会更难。悬浮式车顶和大面积黑色侧裙这类“炫酷元素”没了,刚把“自信还原传统”,门把手是门把手,纯正得像中式家庭挂的福字。前翼子板多了充电接口,整得像小区车库里的300插座,想充就充,充电自由,梦想无价。
来到车尾,还是那个套路:扰流板不离不弃,贯穿式尾灯组亮起来像箭头,估计是设计师内心OS“快追赶同级啊!”MG尾标依旧站C位,牌照架干脆搬家到了后包围。说不定是怕尾门太贵,怕洗牌照太累。至于内饰,又让人怀念起父母刚发工资的那种朴实无华。中控台更简洁,空调出风口藏起来,按键也精简成基础款,和极简生活的网红家居风齐头并进。方向盘还是熟悉的双辐式,这回有了加热功能,这下冬天打工人开车可以先给双手烘个暖,还能假装自己有豪车体验。怀挡设计突如其来,就像小品里端起饭碗不管筷子、有点没头没脑的随意。副仪表台多了50瓦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终于不怕丢充电头,买不起手机也可以炫个充电姿势。
动力这块,还是电动砖头的标准姿态,全系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20千瓦,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说白了就是跑不过交警电摩,胜在续航讨好佛系生活。电池这方面提供了两款:42.8和53.95千瓦时,续航分别可以跑到437和530公里。理论上敢把家搬上车,实际还是选择去哪都很远,回家最安全。
当然,现在不上新点儿科技,都怕被粉丝赶下牌桌。这不,全新MG4还要推出个“半固态安芯版”,电池用的是锰基锂离子,名字听着像保险公司,供应商换成了苏州清陶动力。动力还是老熟人——120千瓦的驱动电机,官宣喊得震天响,动起来小马拉大车。
大家关心的不是MG4本身,而是纯电紧凑型车的江湖。对比一圈同级选手,上汽大众ID.3的起步指导价12.99万,宝骏云朵9.58万起。这价格战打得腥风血雨,每家都把自己打包售卖,还不忘一句“我们都是生活的价格”,谁都不敢喊自己活得好。利润低到地面,销量也不上天——过去一年MG4只卖了5659辆,不知道是卷成一团卖不出去,还是大家都等着降价收尸。
说到销量,MG4这几年活得像菜市场旁边的豆腐摊,喊价有底线,买的人都在犹豫明天会不会更便宜,可见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卷出了内伤,厂家不怕赔钱,就怕没人搭理。毕竟买车这事,现在不仅是资金与牌照的自我搏斗,更像一场集体“别人家的孩子都买车,你还不买车”的心理拉扯。大家都想省钱、都怕被套,卷到最后大家都不敢消费,厂家就敢消费自己。
电动化浪潮已经变成了“大家都在努力,只有我在卷自己”。厂商不再追求豪华和极致,转头投入到价格屠夫的修行,一副“你不买,我自己留着玩”的自信。而消费者呢,看过了五菱黑皮、看过了欧拉芭蕾猫,到头来还是为电车续航焦虑而瘦了一圈。你以为买了电车就是环保,厂商告诉你电池是固态、半固态、液态,只有你的钱包永远是气态。
设计师把前包围做成“前铲”,预示着打工人终于可以开着车铲自己的人生。那个隐藏式空调口,暗示你要躲在精致表面下抱紧自己寒酸的薪水。怀挡设计是最后的恩典——反正你已经怀里只有一根充电线了。搞得大家都在“卷完自己”,忘了车本来是代步工具,不是心理按摩椅。
同级对手也都玩得花。上汽大众ID.3高举环保大旗,价格却像是荷兰郁金香,开得再好都到不了家。宝骏云朵喊着云里雾里的价,实际还是让工薪族主打梦呓。谁能想到买车这事已经变成了“人人都买得起,但人人都怀疑自己需不需要”,最后干脆一起选择躺平。
厂家说MG4定位纯电紧凑型车,两厢造型,掀背尾门,谁都能用,谁都不想用,最后每家都像公交公司一样靠政策刷存在感。电池规格拆分,续航方案升级,内饰配色像征婚栏目,不知是蔷薇紫成就了浪漫,还是黛山蓝点缀了忧郁。最关键的是,价格放下来了,用户需求也迷失了。买还是不买,拼的不是价格,是勇气。
厂商们还在费劲做差异——有人堆科技,有人拼续航,有人装可爱,有人学高冷。MG4则是在大打折扣的自行救赎里,顺便做了一场“给未来一个交代”的自我安慰。这个市场卷到最后,大众和宝骏都变成价格战的菜市场一角,谁都不敢太强,怕用户一怒之下转头去买小米电动车。
每年车展都像全民狂欢,一堆新车挤进展厅,预售价齐齐探底,却没人探讨怎么活得轻松。MG4上市这事,和历年新车一样,是一场大型社会装扮——你可以假装买得起,也可以假装缺了它不会死。车展前夕探馆,媒体轮流围观,拍完照片发微博,内容几乎一致:外观最新、尺寸变大、电池升级、价格探底、还在预售。看得多了麻木,看得多了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塑造一个被需要的未来”,只不过下一步还没想好怎么把这未来实现。
电池方面每年都有新名字,去年是磷酸铁锂,今年是锰基锂离子,然后来个“半固态安芯”。明年很可能会出个“气态纯安心”,免得大家继续焦虑。动力参数依然熟悉,最大功率120千瓦,仿佛成了新车入门门槛。一边是车型越来越多,一边是性能越来越像,真正的创新全在名字里。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价格说话,谁敢比对手便宜十块,被全网叫好十天,销量涨十辆,品牌瞬间被遗忘十年。
所有新车都在走一条本不属于自己的道路,厂家自信地喊出“人人都值得拥有”,用户却只敢看看微信转账额度。MG4不断升级尺寸,却没能升级购车信心。门把手换回传统,似乎是对时代的温柔,但现实是你刚上车就想找无声告白。充电口挪出来后,你发现延长线还是买不起。
车展、规格、配置、顶配、亲民定价、未来科技,所有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像极了社交媒体的刷屏——大家都在惊叹,都在吵架,都在选择归于平静。买不买车,已经变成了“是否还愿意相信幸福可以大于价格”的黑色幽默。厂商忙着装点门面,用户忙着衡量利弊,最终都在价格里孤独地自转。
总而言之,全新MG4盛装上市,用最亲民的价格,挂最精致的配置,内外兼修地表演着新能源车的自我救赎。你想入手,怕明天更便宜。你不入手,怕明天就涨价。大家都在路上,只有销量还苦苦等一个奇迹。再这样卷下去,说不定额度都卷到我银行卡里了。不过没事,反正我没有车也没有钱,只有一条微博和无限的焦虑。至于这些新车能不能买?放心,买车的自由比交通自由还稀缺。欢迎来到新能源汽车的荒诞赛道,买不买都是段子,买了才是真正的段子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