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

小米汽车最近摊上事了。

不少已经交了2万元定金的车主发现,车子还没影呢,小米就催着要付全款了。

这事儿在车主圈里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觉得小米这么干不太地道。

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有驾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2月份,小米推出了SU7 Ultra这款车,定价接近53万,不少消费者冲着小米的品牌和宣传,爽快掏了2万块钱定金。

按照常理,付定金就是排个队,等车到了,验完车再付剩下的钱。

可最近,不少车主却接到通知,要求30天内必须付清全款,否则订单作废,定金也不退。

这一下可把车主们惹毛了。

有位高先生,是四百多人的维权群群主,他说群里已经有不少人陆续收到这种“通牒”。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人因为没按时付全款,2万块定金直接打了水漂。

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有驾

为啥小米突然来这么一出?

根据一些车主和小米销售的沟通,原来是因为小米觉得有些车主“流露出不要车的迹象”。

比如有人在交付群里问能不能转单,或者表示可能要延迟提车。

小米的说法是,这么做是为了“保证交易的正常推进和稳定性”。

但车主们完全不买账。

他们认为,先付定金再等车,车到了验完没问题再付全款,这是汽车行业的基本操作。

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有驾

现在车还没开始生产,甚至有的车主连具体交付日期都不知道,小米就急着要钱,这明显不合规矩。

更让车主们恼火的是,这次被要求提前付款的,大多是选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配置的车主。

这个选装件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有人提车后发现,它并没有宣传中说的空气动力学功能,而且普通版车型花几千块钱就能改装个差不多的样子。

这就涉及到虚假宣传的问题了。

今年5月,部分维权车主还专门和小米汽车的高管见过面,当时说好给小米一周时间研究能不能做出真·风道,如果不能就得给车主其他补偿。

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小米啥也没解决,反而开始催着要全款。

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有驾

有些车主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改订了便宜些的小米YU7。

但更多人选择硬刚到底,已经有人把小米告上了法庭。

不过小米也很“聪明”,在法庭上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从法律角度看,小米的购车协议里确实写着“随时通知支付余款”的条款。

但法律专家指出,如果格式条款明显对消费者不公平,那么这些条款很可能是无效的。

而且行业惯例在法律裁决中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有驾

那么,小米SU7 Ultra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呢?

从已经提车的用户反馈来看,这款车的性能表现中规中矩,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都还算对得起价格。

车内空间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够用,但算不上特别宽敞。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表现算是合格,但和小米宣传的“领先行业”还有一定差距。

最让人诟病的是车辆的做工细节。

一些车主反映内饰接缝不够均匀,车机系统偶尔会出现卡顿。

小米车主遇难题:车还没到手,先让交全款,不然两万定金打水漂!-有驾

售后服务方面,小米显然还没完全准备好,处理问题的效率和专业性都有待提高。

至于那个惹出风波的碳纤维前舱盖,实际上对整车性能影响微乎其微,更多是个外观装饰件。

如果只是为了这个多花几万块钱,确实不太划算。

总的来说,小米作为汽车行业的新人,第一款车有这样的表现也算情有可原。

但在销售策略和客户服务上,小米显然还需要多向传统车企学习。

汽车毕竟是大件商品,消费者的信任需要一点点积累,而不是靠营销话术就能轻易获得的。

目前这场风波还在持续发酵,最终会如何收场,还要看小米如何回应消费者的合理诉求。

对于正在考虑购买小米汽车的朋友来说,建议还是多看看实际车主的评价,不要被华丽的宣传迷惑了双眼。

毕竟五十多万不是小数目,买车之前多做功课总没错。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