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销量下滑,电动车卖不动,高端用户更理性

曾经在中国车市风光无两的保时捷,如今掉队了。

看看最近的销量数据,再怎么“打折处理”,也挡不住业绩跳水。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全球营业利润只剩7亿欧元,直接被腰斩。更扎心的是,在中国,这个曾经能贡献全球近30%销量的“主场”,现在销量只排第三。前两年还只是下滑百分之十几,现在一口气直降近三成。

保时捷销量下滑,电动车卖不动,高端用户更理性-有驾

有人还记得前几年买保时捷什么场面吗?加价几十万都能让你排队,车子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今打着六折,大家却都摇头不买,这画风转变有点像过年的鞭炮声,年年都在变小。

保时捷销量下滑,电动车卖不动,高端用户更理性-有驾

说到底,保时捷这回在中国被“打趴下”,是碰上了两个大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电动车不好卖。保时捷推纯电系列,可惜没什么杀伤力。纯电Taycan上半年的销量直接暴跌41%。燃油时代,谁家的发动机声音漂亮、动力强劲,谁就是“王者”。但电动车讲究的是软件算法和电驱系统,过去那些“发动车调校”的故事,现在没太多观众。

说句实在的,保时捷的电车没跟上智能化潮流。你现在买国产智能电车,什么语音车控、自动驾驶,都已经成家常便饭。它家的车机,有人说像十年前的老式诺基亚,开上路,也就凑合开,功能算不上“高大上”。

保时捷销量下滑,电动车卖不动,高端用户更理性-有驾

第二个麻烦是用户心态变了。以前高净值客户买车是图个身份,市场波动了,钱包缩水得快,现在大家买车更加精打细算。胡润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不仅没增加,还倒退了。这一群体消费更谨慎,豪车没那么好卖了,不是只看品牌,能省则省。

保时捷也不是没想办法。最近他们干脆宣布,全新纯电平台开发无限期延后,打算重新发力燃油车和混动。这决策多少有点逆潮流,当全球都在往电动化大步前进的时候,它反而往回跑。

对比一下德国车市的现状就能看出难题。德国本土新能源渗透率从18%猛涨到28%,宝马、奔驰、奥迪的新能源车占比也都在提高,只有保时捷不紧不慢。结果,国产新品牌趁机上位,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都抢了风头。50万到100万的区间,原来奔驰E级、宝马7系谁不抢着买,如今销量也随着大环境一起下滑。更高端的奔驰S级、GLS、路虎揽胜也守不住阵地。

保时捷的这一步,有点像当年诺基亚遇上智能手机。别人在软件、用户体验上卷的飞起,诺基亚还在坚持自己的机械键盘,结果一夜之间被历史抛下。保时捷的难点也类似,它过去吃老本吃得爽,如今智能化、国产品牌把玩法变了,它再不跟,就容易被“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当然,专注燃油和混动不是没道理。保时捷发动机、操控、“机械素质”这些传统长项,还是有不少粉丝买单。但看现在市场变化速度,有点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能源、智能车拼的是新技术、新体验,不再只是看车标、听排气管的声音。

而保时捷这波降价,说明了一个道理:“身份符号”不灵了。有钱人买车也要考虑性价比,电动车换代快、智能化更新快,谁都怕刚买完的新车一年就被淘汰。大家在乎的是新技术和“实用性”。就像现在买手机,很难再有一个品牌能靠“贵”把大家留下。

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国产高端品牌越来越敢玩了。蔚来、小鹏这些品牌的智能化体验,甚至急剧拉开了跟传统豪车的距离。车机反应快、语音助手灵敏、自动驾驶越做越精细,买车的人少了“品牌崇拜”,多了些“调研比较”。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宁愿花高价买国产智能电车,也不会盲目追捧进口品牌。

中国车市一直是全球豪车的“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市场变了,玩家也在变。保时捷、奔驰、宝马这些曾经的标杆品牌,要么快速转型,要么被新势力“蚕食”。豪车不再是抢手货,降价求量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国产品牌已经快马加鞭,智能驾驶、自动泊车、车机互联这些技术后浪势不可挡。

这不是一场价格战,更像一场时代更替。新能源和智能化潮流下,过去那一套“发动机神话”和“机械情怀”正在褪色。现在的车,更像是装了“四轮的电脑”,谁能在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拿分,谁才是新一代王者。

所以,保时捷这波“降价搅市”也好,“回头做燃油混动”也罢,都是在高端车市被重新定义的背景下的应对之举。大家已经不再迷信那些顶级标,买车变成了综合比较。而全世界的汽车品牌都被迫直面技术和市场变化的双重挑战。

保时捷销量下滑,电动车卖不动,高端用户更理性-有驾

最后只能说,昔日王者,因为迟到的转型,成了别人眼里的“前浪”,新世代的竞争,比拼的是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有时候,风向一变,谁也挡不住。

保时捷销量下滑,电动车卖不动,高端用户更理性-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