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人一提起混合动力汽车,脑海里可能还会浮现出一些固有的印象,比如觉得它就是为了省油而牺牲了驾驶乐趣,或者认为它只是从燃油车到纯电车之间的一个过渡选择。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正在彻底颠覆这种传统观念。
最近,领克汽车推出的一套名为EM-P AI电混2.0的技术,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它不仅仅是在原有的混动技术上做了一些小修小补,而是尝试用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去重新思考一辆混动汽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套系统率先搭载在领克品牌的旗舰轿车领克10 EM-P上,通过一系列公开的实际路况测试,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一辆车,完全可以同时做到性能强悍、极致安全,并且还非常聪明和省油。
我们先从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动力说起。
过去,在二十万级别的家用轿车市场,想要找到一辆性能出众的车,选择并不多,而如果再加上“混动”和“四驱”这两个条件,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领克这套新系统就是要打破这个僵局。
它的动力构成听起来有些复杂,但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集合了多方的力量。
它有一台专门为混动系统开发的1.5T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本身效率就很高。
但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它协同工作的还有足足三台电机。
车头部分有两台电机,一台主要负责发电和辅助,另一台是驱动的主力;更关键的是,在汽车的后轮上,还独立安装了一台电机。
这样一来,前后轮都能获得动力,就形成了一套实实在在的四轮驱动系统。
这套由“一台发动机加三台电机”组成的豪华阵容,能共同爆发出高达755牛·米的综合扭矩,让这台看起来很斯文的轿车,从静止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只需要5.1秒。
这个成绩,已经足以让很多以性能著称的传统燃油小钢炮感到汗颜了。
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兼具力量与控制的“暴力美学”,在同价位的混动车型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当然,很多人会立刻产生一个疑问:这么强的动力,油耗肯定不低吧?
这恰恰是这套系统最巧妙的地方。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电池电量不足、主要依靠发动机工作的状态下,它的百公里油耗也仅仅是4.2升。
这个数字甚至比很多动力弱得多的普通家用车还要低。
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秘诀在于一个被称为“三挡DHT Evo”的智能变速机构。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极其聪明的调度中心,它会根据你当前的驾驶状态,比如是在市区里慢慢走,还是在高速上飞驰,来决定是只用电、只用油,还是让油和电一起上。
在低速时,它会优先用电,实现零油耗和安静的行驶;在高速巡航时,它会让发动机工作在最经济、最省力的转速区间;而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时,它会立刻调动所有动力源,给你最迅猛的响应。
这种精打细算的智能分配,彻底打破了“高性能必然高油耗”的传统魔咒。
如果说强大的硬件是这套系统的肌肉,那么AI人工智能就是它的大脑,而这个大脑带来的改变,可能比单纯的性能提升更为深远。
领克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从人找功能到功能找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开车,如果想切换到运动模式,需要自己去中控屏幕上找,或者去按一个实体按键,这是“人找功能”。
而现在,当你准备进入一条高速公路的匝道,系统通过导航信息知道了你的意图,同时感知到你深踩油门的动作,它就会主动判断出你需要更强的动力,然后自动将车辆切换到最合适的模式,甚至提前调整好电量储备,这一切都在你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了。
这就是“功能找人”,汽车不再是被动地等待你的指令,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主动预判你的需求,并提前做好准备。
这个聪明大脑的背后,是一套名为“吉利星睿AI云动力2.0”的强大云端系统在支撑。
它通过分析超过两百万真实车主的、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两百亿公里的海量数据,在云端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上千种细分路况的“数字孪生库”。
这意味着,你的车在行驶时,它参考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路况,还有无数其他车辆在这里行驶过的经验。
比如,当它通过导航和云端数据知道前方路口的红绿灯即将变化,它可能会提前建议你松开油门滑行过去,从而实现更优的能耗,据说仅此一项就能提升5%的节能效率。
它甚至还能通过AI算法预测你车上机油和电池的健康状况,从而智能地延长保养周期和电池寿命,这为车主实实在在地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除了聪明和省油,这套AI系统对“安全”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安全,更多的是指碰撞发生后的保护,比如安全气囊、车身刚性等等。
而领克这套系统追求的是一种“主动冗余”的安全理念。
所谓“冗余”,就是备份。
我们前面提到,这辆车有发动机和三台电机总共四个动力源。
这就好比一架大型客机通常有四个引擎,即使其中一个甚至两个出现故障,剩下的引擎依然能保证飞机安全飞行。
这套混动系统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动力部件出现问题,其他的部件都会在毫秒之间无缝接管,从而杜绝了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失去动力的危险情况,这是一种硬件层面的终极保障。
在软件层面,它更是利用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为车辆装上了“千里眼”。
例如在湿滑路面或是有薄冰的冬季道路上,人眼可能难以分辨,但车辆的传感器可以感知到路面附着力的细微变化,AI大脑会立刻分析并指令四驱系统,以极快的速度调整四个车轮的扭矩输出,在你感觉到车辆失控之前,就已经将打滑的风险化解于无形。
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预判式安全,才是智能时代带给我们的最大安心。
领克能够实现这样的技术突破,并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整个吉利集团庞大的技术体系在提供支持。
吉利投入巨资建设的星睿智算中心,其算力在中国车企中位居第一,这为AI模型的开发和训练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这套EM-P AI电混技术,与吉利旗下主打极致节能的雷神EM-i混动、以及能使用甲醇等灵活燃料的雷神醇氢动力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强大的新能源动力矩阵,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模仿和追赶,而是开始在混合动力这个核心技术领域,通过AI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从根本上重构了汽车的动力与智能逻辑,将车辆从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真正升级为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和进化的移动智能终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