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

都说“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没想到这话放在保时捷身上也挺合适。

你是不是以为那些穿西装开豪车的人,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晚上去哪家米其林餐厅打卡?

别傻了,人家比你还焦虑。

前几年还在朋友圈晒“迈巴赫之夜”的德国豪车巨头,现在一个个哭着喊着要裁员自救,还把自家招牌菜端到中国市场来试图翻盘。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保时捷亏了个底朝天,三年销量连跌,利润暴跌99%,2000个临时工说裁就裁,股价直接腰斩。

难不成真是天道好轮回,谁也逃不过“卷”字当头?

讲真,这几年喜欢高端消费的朋友应该早有感觉——以前小区里保时捷卡宴、帕拉梅拉横着走,现在坐电梯遇到的都是新能源汽车,不带排气筒的那种。

保时捷的日子真的没那么好过了。

最近的财报更称得上“灾难片”:第三季度亏了9.66亿欧元,合着差不多80亿人民币,利润同比暴跌99%,一年只剩4000万欧元在账上,不是我说,这点钱在北上广深买个豪宅都紧张。

收入也跟着掉链子,前三季度只收了268.6亿欧元,比去年还少了6%。

问题来了,保时捷到底怎么了?

难道全世界的富人都集体跑去买比亚迪汉了?

其实人家倒也不是突然不爱豪车了,主要原因,一个是电动化步子迈大了扯着了蛋,烧钱如流水,27亿欧元的钱袋子直接掏空。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另一个,美国关税像割韭菜一样,光今年头九个月就薅走3亿欧元,全年掏空7亿都不叫事。

你说你冲着电动化砸钱也行吧,结果这个电池自研一停,油车一延寿,产品线直接混乱。

北美那边还没喘口气,马上就要提价,市场份额怕不是要再掉一层皮。

可最让保时捷头疼的还是中国市场。

你以为中国人都喜欢“保时捷标配”?

醒醒吧!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只卖了3.2万辆,同比暴跌26%。

要知道这可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德国本土也没脸见人,销量掉了16%,剩下2.25万台。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欧洲其他地区撑死了也就跟着少了4%。

全球一合计,销量跌了6%,总计21.25万台,以前一年的目标现在三年都不敢想。

有朋友要问了,电动化不是未来大势吗?

怎么保时捷反而玩砸了?

这问题问得好。

保时捷的旗舰电动Taycan,前三季度在中国只卖了12641台,同比下滑10%。

中国高端品牌这边,比亚迪、蔚来什么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跟贴身保镖一样贴心,价格还便宜。

你说,在一堆“又聪明又便宜”的国产新能源面前,谁还非得为“德国制造”多交十几万智商税?

更要命的是,保时捷在智能化和本土化上慢半拍,结果被年轻新贵们直接抛弃。

说到这儿,有人要笑了:不是说豪车保值吗?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不跌价吗?

那你看看资本市场怎么给脸色的。

保时捷股价已经腰斩,还被蓝筹指数DAX踢出局,换帅董事会,投资者信心直接归零。

母公司大众也是泥菩萨过江,各种裁员、瘦身、重组,日子过得比北漂租房还窘迫。

连德国人都开始怀疑人生:难道我们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真要被中国新能源卷出局?

我倒觉得,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还不在于保时捷自己作没作对,而在于整个传统车企都陷入了电动化的“舒适圈焦虑”。

你说以前人家靠一台911就能横扫江湖,设计上新一点,换个牛皮包,价格随便提;到了新能源时代,智能、续航、充电、软件生态,全是中国品牌的主场。

保时捷还琢磨着车机导航怎么多一个按钮,国产车都已经能自动开去接娃了。

你说这是时代淘汰人,还是自己作死?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当然,老外们也不是吃素的。

保时捷现在搞什么“适合中国胃口的车机”,在上海建研发中心,组300人专门研究中国用户怎么用车,2026年全系车型都要用新系统。

还特地给中国市场出了Panamera隽永版,专门讨好中国客户。

经销商也要瘦身,主攻一线城市,渠道更聚焦。

这些动作看着挺带感,可问题是别人早两年就在干了。

你再追赶,赶得上吗?

你改得快不快,还有没有时间给你折腾?

说到这儿,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年诺基亚不也是这么被智能手机淘汰的?

人家以为“讲究质量、情怀加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结果iPhone一来,谁还在乎你键盘敲起来带劲儿不带劲儿?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现在的保时捷、奔驰、宝马,不就像当年的诺基亚一样,舍不得放弃过往的光环,又想赶上新潮流,结果两头不讨好。

你说,这是不是“中年油腻”企业的通病?

再聊回保时捷“裁员自救”这事。

1900个正式岗位,2000个临时工,说砍就砍。

按理说,裁员省钱是最快的办法,可大家想没想过,为啥裁掉的总是临时工、基层员工,而不是高管层降薪?

说到底,企业转型的阵痛,最终都是底层人买单。

这是不是也该让我们冷静想想,转型升级的“痛”,到底该让谁来承受?

“精英的失误,普通人买单”,这个老套路,好多年了还是这味。

不过,保时捷也不是一点希望没有。

保时捷销量三连跌,豪车市场承压,大规模裁员自救-有驾

大公司嘛,家底厚,反应慢点还能多撑几年。

如果新掌门迈克尔·莱特斯真能带出点新气象,说不定也能再“东山再起”。

当然,前提是得赶紧放下“德国高冷”,多来中国市场学学怎么“卷”。

不然再等几年,恐怕全世界年轻人都不知道保时捷除了车标还有啥区别了。

说到底,豪车巨头的困局,其实就是时代转型的缩影。

谁能想到曾经的“利润收割机”,今天成了资本市场的“弃儿”?

我们是不是也该重新思考——在智能新能源的浪潮下,品牌光环、豪华感还值几个钱?

未来的汽车,你会选带logo的“面子”,还是选更懂你、更聪明的“里子”?

你会为情怀买单,还是为体验买单?

保时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

传统豪门还能不能逆风翻盘?

你怎么看?

评论区放开聊聊,说不定哪天,汽车圈的下一个“奇迹”,就诞生在你我之间的唠嗑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