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宝马iX1才提了半个月,车贷还热乎着呢。
昨天还拉着我,非要让我感受一下德国人造车,说那底盘就是一个字,整。
我今儿早上就给他发了张图,啥话也没说。
过了五分钟,他回了我三个字:“我裂了。”
图上是比亚迪一台叫“钛7”的新能源汽车,看着方头方脑的,有点路虎卫士那意思。
关键不是样子,是底下那两行小字,写着“云辇-C”和“三目智驾”,后面跟了四个大字:“全系标配”。
就这八个字,我觉得能让中国一半的合资车主,今晚都得少吃一碗饭。
这玩意儿叫不叫欺负人?
以前咱们总说国产车是“价格屠夫”,拿低价换市场。
现在人家不玩这个了,直接升级成“技术屠夫”。
它不是在降价,它是在降维,把整个游戏规则都给你改了。
云辇-C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套能让车子底盘变聪明、变软硬的系统。
以前想体验这玩意儿,你得去看仰望U8,一百多万,那是富豪的玩具。
我前阵子试驾腾势D9,过减速带跟碾过一张纸一样,屁股几乎没啥感觉。
当时我还感慨,这才是豪华,这才是技术。
谁能想到,一转眼,比亚迪直接把这百万级的“魔毯”,扔到了一台三十万级别的SUV上,还告诉你,这是买车就送的,不要钱。
这一下,把宝马、奔驰、奥迪这些老师傅,架在火上烤了。
他们还在那儿苦口婆心地给你讲什么叫“机械素质”,讲他们的工程师花了几十年调校一根弹簧。
结果比亚迪扭头掏出一套智能系统,用代码告诉你: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但时代,不是那个时代了。
(插一句,老张现在正挂咸鱼上卖他那iX1呢,九五新,有兴趣的没?
)
你再看那个“三目智驾”,直接上城市NOA。
这可不是高速上跟个车那么简单,这是能在红绿灯路口、行人电驴乱窜的市区帮你开车的玩意儿。
这套东西,放在蔚来、小鹏那里,是绝对的核心技术,是发布会上要讲半小时的干货。
放在BBA那里,就是选装包里最贵的那一栏,贵到你每次点开都得深吸一口气。
现在,比亚迪说,这也是送的。
我都能想象出合资车企CEO们现在的表情,估计跟便秘了一个礼拜似的。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花重金研发、当成宝贝一样按个卖钱的技术,被比亚迪当成了大白菜,满市场地送。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代差。
合资品牌想的是,我怎么把一个东西卖得更贵;比亚迪想的是,我怎么让所有人都用上这个东西。
所以,这台比亚迪钛7,它要革的,不是某一个车型的命,它要革的是“品牌溢价”这四个字的命。
它在用一种极其粗暴的方式告诉所有人:别再为那个标花冤枉钱了,真正的豪华,是写在配置单上的技术,是每天都能用得到的体验。
当然,这一刀下去,血溅三尺,连自己人都没放过。
王朝网的销售估计最头疼,唐EV的产品经理可能正在办公室里画圈圈诅咒。
自家的兄弟在背后捅刀子,才是最疼的。
蔚来和理想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
李斌辛辛苦苦建立的用户社区,李想挖空心思打造的“移动的家”,在这台堆满了硬核科技的“钢铁猛兽”面前,都显得有点“文弱”了。
人家不跟你聊情怀,不跟你聊服务,直接把发动机、变速箱……哦不对,是把电控、芯片、雷达拍在桌子上,问你:“就说硬不硬吧?”
这市场,真的太野蛮了。
它逼着每一个人往前跑,跑得慢一点,别说吃肉了,连汤都喝不上。
所以,合资电车真的就这么完了吗?
倒也未必。
毕竟,一百年攒下来的家底,不是一张配置单就能清零的。
但毫无疑问,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过去那种靠着车标和情怀就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多掏十几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刚又给老张发了条微信:“想开点,至少你那个蓝天白云标,晚上还能亮呢。”
他没回我。
估计在算折旧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