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那句话,真是让我愣住了。他想都不想就说要把哈弗H9的价格,越搞越便宜。这一说,倒让我想起一堆年前的事。你知道吗,去年我翻了下长城的财报,利润还在涨,涨幅达到了80%,赚了120多亿。心里暗想,这家伙底气还真够足。是不是觉得?
为什么这么有底气?要说原因,关键还是成本在不断下降。最近碳酸锂的价格,从去年高峰的60万一吨,跌到6万,差不多九成的降幅。就算我没有专业背景,也能想象,这个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空间扩大了不少。一开始我还琢磨:哈弗降价,真是血拼吗?还是说……这帮人根底厚实?
不过啊,除了成本降低,还有个重要点。长城自己研发能力增强了,供应链也硬起来。这就像你家盖房子,原料不用在外面骗,要是自己有矿、有厂,成本自然而然就拉低了。我看,长城的底气,不只是因为账面数字漂亮,更多是他们在供应链端基本上做了个自养。不能说全自主,但至少大部分原材料,掌控在自己手里。
但说到这里,我也得自我更正一下。刚才那话有点绝对了。实际上,降价的不都是有底气的。某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会用降价留住客户,可那是折腾客户,不是真的有底气。长城不同嘛。
我也很疑惑:他这样一刀到底,真的能把价格压到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吗?这就跟你买菜一样,卖菜商家一刀切,把最差的菜都砍掉,剩下的那点,卖得更便宜。逻辑上说得通,但坑在……这是不是太冒险了点?
说回来。你去看哈弗H9,原本一辆能卖到20多万,按他们这声调,未来能不能掉到十万以内?我觉得,未必。因为他们是想用价格战带动产品力,那得先把车本身做得值这个价嘛。不能真踩到肉,踩到骨头。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个相册,有段发生在售后,修理工说:
你们这车,虽然价格跳得快,但损坏率还挺最低的。
这不就是制造成本控制的一个侧面反映?如果车的耐用性强,价格再低,还能多赚点。这是不是和长城布局新能源、供应链硬核有关?我猜不确定,但感觉合理。
你知道吗,有年头我特别头疼的就是:你我都知道,利润薄到极点。但是长城还敢这么大动作,真是风风火火。这策略真不是打价格的,而是想掀起一场换血。
顺便问一句,你们觉得,未来低价能持续多久?是不是市场上的价格战会变成生态战?我偶尔会想,像我们这样买车的,最关心的还是那点价值。那个底线在哪里?还真不好说。
我在想。长城会不会考虑,让H9变成车迷心里那个硬汉形象,价格放得再低,比如十六万以内,那会不会更受欢迎?我没细想过,但感觉……可能有点套路。
老魏那句话,是个信号,也是个挑战。到底长城这次玩得多大?谁能猜到?这事,没有答案,以后看看市场怎么走,静静观察就行。就像大河上漂着的木筏,漂啊漂,不知道会被谁拉上岸。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