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

咱们今天来聊一个身边挺常见,但又变化特别快的事儿,就是买车。

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就在几年以前,你要是跟家里人或者朋友商量买个十几二十万的家用车,大伙儿给你的建议里头,十有八九会出现“本田”或者“丰田”这两个名字。

那时候,日本车在我们心里的地位可不低,省油、皮实、开不坏,这几个词就像是刻在它们脑门上的标签,谁都知道。

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有驾

尤其是本田,那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有些热门车型甚至还得加钱排队才能提到。

可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两年,风向好像完全变了?

曾经那个神坛上的“优等生”,现在不光是成绩下滑,甚至自家的高管都出来公开承认,说企业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曾经月销量能冲到将近二十一万辆的汽车巨头,怎么就突然之间,两个合资公司加起来的销量还不如我们国内一个成立没几年的新品牌呢?

这里头的故事,其实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跟我们国家整个汽车工业的变化,都息息相关。

咱们先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用最直观的数字说话。

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有驾

就在2020年底的时候,本田在中国市场一个月卖了20.88万辆车,这个成绩单拿出来,可以说是相当耀眼了,让多少同行羡慕不已。

那个时候,买一辆本田CR-V或者思域,那绝对是件有面子的事,也代表着一种务实、可靠的选择。

可是,时间快进到今年(指文章背景的2023年),情况就急转直下了。

根据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份,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这两个“兄弟”加在一起,总共才卖了4万5千辆车不到。

从接近21万,到不足4万5,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销量下滑了,简直就像是坐过山车从最高点直接俯冲到了谷底。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已经是本田在咱们国家连续第五年销量下跌了。

这就像一个一直考第一名的学生,突然一次没考好,大家可能觉得是失误;可要是连续五次大考,成绩一次比一次差,那肯定就是出了大问题。

所以,当东风本田的副总经理在内部会议上说出“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这样的话时,真不是在吓唬人,而是把最真实、最残酷的困境摆在了桌面上。

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有驾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要弄明白这个,咱们得先回忆一下,当初我们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选择本田?

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省油”。

在那个油价不断上涨,燃油车一统天下的时代,谁的车能用更少的油跑更远的路,谁就掌握了财富密码。

本田的发动机技术确实厉害,很多人都开玩笑说是“买发动机送车壳子”,就是认可它在节油和可靠性上的本事。

为了这个最大的优点,我们很多人甚至愿意去忍受它的一些缺点,比如开车时噪音比较大,车里的内饰看起来、摸起来都普普通通,没什么高级感,动力踩下去感觉有点“干吼不走”。

但大家觉得值,因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买车就是个代步工具,能省钱、少操心,比什么都重要。

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有驾

这个“省油耐用”的招牌,就像一层金钟罩,把其他所有不足都给挡住了。

然而,时代的大浪一来,再坚固的金钟罩也顶不住。

这股大浪,就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

我们的国产车企,像是比亚迪、理想、蔚来、零跑这些,它们没有选择在传统燃油发动机的赛道上跟这些老牌巨头硬碰硬,而是直接换了个赛道,玩起了“电”。

这就一下子打到了本田这些传统燃油车企的要害。

你想啊,人家直接釜底抽薪,跟你说:“你还在那儿研究一升油怎么能多跑一公里,我这车压根儿就不用油!”纯电动车,在家里充个电,一公里的花费可能就几分钱,就算是用外面的公共充电桩,也比油费便宜一大截。

插电混动车就更灵活了,上下班通勤距离不长就纯用电,零油耗;偶尔跑个长途,它也能用油,没有里程焦虑。

当用车成本这个最大的优势被新能源车用一种更彻底的方式实现后,本田那块最亮的金字招牌,一下子就失去了光彩。

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有驾

这就好比你苦练了一身屠龙的本事,结果发现大家现在都开始玩无人机空战了,你手里的宝刀再锋利,也派不上用场了。

当“省油”这个最大的光环褪去之后,那些以前我们能忍的缺点,现在就变得格外刺眼了。

我们来设想一个最现实的场景,这也是现在很多消费者买车时正在经历的。

假如你手里有十五万的预算,想买辆家用车。

你走进本田的4S店,销售热情地给你介绍,说这车发动机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保值率高。

你坐进车里感受一下,可能会发现,中控台上的屏幕小小的,功能也简单,车里的材料大部分都是硬邦邦的塑料,设计风格也比较保守,至于现在大家都很在意的智能辅助驾驶、语音控制这些高科技配置,可能得在顶配车型上才有,或者干脆就没有。

然后,你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走进了隔壁的国产品牌4S店。

月销20.9万暴跌至4.5万,某车企深陷危机,生死存亡边缘挣扎-有驾

同样是十五万,你看到的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一拉开车门,一块比平板电脑还大的中控屏幕立刻吸引了你的注意,内饰用上了很多软质材料和皮革包裹,做工看起来很精致,晚上还有氛围灯,科技感满满。

你跟车说句话,它就能帮你导航、放音乐、调节空调。

在高速上开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车辆能自己保持在车道里,还能根据前车的速度自动加减速,大大缓解了开长途的疲劳。

面对这样的对比,一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一边是除了“可靠”这个标签外,体验上有些落后于时代的产品;另一边是开起来更省钱、用起来像个智能电子产品一样方便、看起来也更豪华的新选择。

作为把辛苦钱花在刀刃上的普通消费者,这个选择题其实并不难做。

所以,我们看到本田销量的下滑,并不是因为它变差了,而是在一个全新的竞争维度上,它没能跟上我们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一辆车能“开”,我们还希望它“好用”、“好玩”、“聪明”。

而我们的国产品牌,恰恰是抓住了这个变化,把汽车从一个纯粹的机械产品,变成了一个懂你的“智能移动空间”。

这或许就是本田以及其他一些合资品牌,今天所面临困境的最根本原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