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黑谁,我比亚迪秦EV450续航表现实测,从盐城到苏州盛泽镇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跑110公里还剩97公里续航,续航能力超预期

盐城到苏州盛泽镇,开比亚迪秦EV450,算下来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时速差不多110公里每小时。下来后,仪表显示还剩97公里续航。坦白说,这表现比我预期的要好。之前又在各种论坛看到不少抱怨,续航缩水,跑不了多少路,电动车续航就是个坑。但我这次跑下来,感觉不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开始也怀疑这数据真真实吗?毕竟,那天天气不错,温度差不多20多度,没开空调,载重也轻。车主王哥跟我聊,他说:这车关键看你踩不踩油门,高速110上下跑,油门轻点,电耗真的低。这句话其实点醒我,续航数据和日常驾驶惯紧密相关,别看官方写了个大数字,实际用起来差别挺大。

不是黑谁,我比亚迪秦EV450续航表现实测,从盐城到苏州盛泽镇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跑110公里还剩97公里续航,续航能力超预期-有驾

说起这点,我不禁想起供应链那边的小故事。比亚迪秦EV450的电池组,原本想是松散装配的样子,像卖菜的装菜篮子一样,结果实际生产时,电池模组的紧固程度非常讲究,连螺丝扭矩都锁到位,真不是随随便便。里面零件供应商矛盾多,那几个关键电芯供货商时不时要谈价,供应链就像一家合作但又爱翻脸的邻居,难调和。研发流程中不断做仿真、换材料,犹如调味,舌头尝出来微妙区别,稍有不对味,续航和安全都得遭殃。很多人不懂这背后的复杂,单看续航表,那数字就像广告词,坐不住。

不是黑谁,我比亚迪秦EV450续航表现实测,从盐城到苏州盛泽镇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跑110公里还剩97公里续航,续航能力超预期-有驾

不过这话,我得收回一部分。前面讲电池质量那一段,听起来好像续航稳定就是标配。其实不然,秦EV450电池包里那几个关键模组,即使在同一批次,性能表现还是有差异,匀速跑和超速时的温度管理算法还得靠软件实时调整。供应链的邻居们和研发团队的厨师们得紧密配合,这之间夹杂着无数反复试验和小折腾。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修理厂师傅说:这电池温控不好,夏天容易降续航,你想想,咱们普通车主自己能搞啥温控干预?

跑高速,110码左右,算下来耗电比较均匀,车机数据显示百公里电耗大约13-15度电(不确定,样本少)。用体验换算,这次总耗电约45度,花了差不多120元电费,这成本比起燃油车跑这段高速,确实便宜不少。养车成本这块儿,电动车硬核优势,尤其是往上涨背景下,显得更抢眼。只是这还得看你平时怎么用车,千篇一律的续航数字根本没用。

和秦EV450对比过,中国市场同价位的燃油车型,好比东风日产轩逸,跑高速时油耗算起来,一百公里油费得二三十块,这得你油门踏板踩得题材合理。轩逸虽然空间宽敞,路感扎实,但停车、保养都离不开汽波动。多年前,我一个哥们儿说,油车后期花销大,尤其是油耗高的SUV,保养还贵。电车这个角度靠谱,但续航焦虑和充电设施走心不好,用户心理负担也不小。

不是黑谁,我比亚迪秦EV450续航表现实测,从盐城到苏州盛泽镇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跑110公里还剩97公里续航,续航能力超预期-有驾

说到充电,我临时想起节假日路上遇到的无奈。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排起长队,大家面带尴尬或焦躁。我和旁边一位特斯拉车主攀谈,他吐槽:节假日这场景,充电比加油还难,妥妥排队俩小时。我体感觉得电动车还没完全跳出充电焦虑,尤其是长途高速纯电车主得精打细算,提前规划充电点,觉得挺麻烦。话说回来,怎么破这瓶颈,其实还得看基础设施啥时候跟上。

不是黑谁,我比亚迪秦EV450续航表现实测,从盐城到苏州盛泽镇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跑110公里还剩97公里续航,续航能力超预期-有驾

对了,这里推荐关注个小细节。比亚迪秦EV450仪表盘上续航估计只给出一个大概范围,有啥误差,估计也跟电池状态、路况和车速有关。像我当时的用车环境,顺风逆风都有,车辆载重也变动,续航和显示误差就不可避免。朋友小李之前也开这车,说:我还曾经高速飙到120,续航瞬间掉了快20公里。可见,速度和驾驶惯对续航影响真的不能忽视。

顺带一提,我没细想过,续航表现还能不能跟电池冷启动温度挂钩?照理说冬天初温低,电池容量释放效率低,续航会缩水不少。假如厂家继续在电池管理系统加码优化,未来是不是能缓解这个问题?这块我还没见过具体案例,留个想象空间。

总结句就先不说了,抛个问题:真要跑像盐城到苏州这样300公里的高速电动车旅程,有了97公里剩余续航作保障,用车人会不会更安心?还是说,充电桩的可用性才是心结所在?交流里聊聊你们的想法吧。

不是黑谁,我比亚迪秦EV450续航表现实测,从盐城到苏州盛泽镇不到300公里,全程高速跑110公里还剩97公里续航,续航能力超预期-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