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买新能源车,别光看标价,税费坑不少
最近和老王聊买新能源车的事儿,他说:我看上的这款,标价35万,年底了还免购置税,值不值?我听着心里一紧,跟他说了话里的不利消息。2025年确实是免购置税的末班车,但2026年起政策就收紧了。免税优惠降半成,超过30万的部分得按10%正常缴税,实质上买35万的,超过5万的部分就是赌税费了。
为了生动一点,咱们就拿供应链来打比方。你想买个大盒子,供应链就像是生产流水线上串联的玩具车,每个环节都在算成本,材料涨价、人工加班,环节多了,费用自然叠加。新能源车未来成本还要往下压,供应链阵线拉长,谁都得省钱不浪费。但税费这个外部变量,哪怕生产成本降了,买车时的税这一块还是得掏钱。老王那车超出30万部分交税,感觉就像是供应链扯断了,他好端端的优惠划成了两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我和一位新能源车渠道经理聊过,说现在车企心里其实挺焦虑的——购置税优惠是刺激销量关键,没了优惠,买家会谨慎很多。尤其是那些价格30万左右的中型电动车,消费者出手会缩手。举个数字,2024年同价位车型优惠下,销量还能维持,估算中等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大概5%。但过了2025,政策新规严格,那百分之五的减免还得分成,销售或将降幅几成。
我说得大了点吧?也不全是这么简单。政策提早释放降价压力,有些厂商可能会调整价格结构,甚至把交的税部分理赔给消费者,这里面水深呢。我前同事在一家合资品牌维修站,他笑着说:这税收调整,连咱们维修店库存零件都得跟着调整价钱,保值率啥的也蒙了一层雾。这事没说绝对,但至少对二手车市场影响肯定不小。保值率低了,就相当于车企和消费者要承担更多成本。
话说回来,有没朋友想过,购置税真是唯一的大坑吗?没准了,电池成本占比已降到40%以下(估算),芯片紧缺缓解后,制造成本很可能明年再降5%-8%之间。关键是,这还能不能直接转嫁给用户?一线研发人员普遍反映,今年上半年供应链优化提速,成本控制上形成正循环,预计2025年即使没税收减免,整体价格调整幅度可能能压住一部分。但这部分压力最终谁买单,还是个谜。
说个微妙的事儿。前几天去4S店,销售小李笑嘻嘻跟我说:2025年免税结束后,有些买豪车的客户真是不在乎那1.5万税金,有钱任性;但30万以内买车的客户,犹豫多了不少,甚至有人说先等等,等丰田或者更强的合资电动车。这话让我想起之前我自嘲一句,咱这写车的也够累,天天琢磨政策变化,客户心态起伏,比盯着研发流程还头大。
跑题一句,新能源车降价确实有潜力,四五年后中型纯电SUV成本可能不到8万,按规模化计算成本还会继续降低,咱都能算出,市场价能稳稳提升性价比。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坐等降价未必最划算——买车是一场权衡,是愿望和现实的妥协。你会愿意等吗?
回头说说贷款买车这事。老王说他打算2025年前贷款买几辆新能源车,准备过了这村没那店。我私心挺理解,毕竟贷款利率目前还算低,资本成本比起升级换代的新车涨价来算,可能划算不少。只是想问问你,真心这么做靠谱吗?别到时候车贬值得连贷款利息都不够赔。难道咱这一波会是最后的捞金机会?
细节来了。我刚才翻了翻去年年底客户反馈表,说实话,多数人还是把电动车价格和充电便利性放在第一位,好多地方公用充电桩依旧不够完善。再好的政策,也得看你出门能不能随时随地充电。你那边,充电情况怎么样?毕竟,这事决不能忽略。
这就留个话题给大家,政策变了,价格怎么变,买车方式怎么选,还得靠咱们自己摸索。你呢?会不会在2025年底前冲一把新能源车?或者干脆按兵不动,等明年或者后年再说?这点,连我自己都在犹豫。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