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零部件营收:仅一家中企入榜前十

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一辆售价几十万的豪华车,其心脏——引擎里的某个关键零件,其实来自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厂,你会惊讶吗?更讽刺的是,当全球汽车零部件的收入排行榜上,前十名几乎被德国、日本、美国的老牌巨头垄断时,中国上万家零部件企业中,竟只有一家勉强挤进前十。这究竟是技术的鸿沟,还是体系的失衡?我们造得出火箭、高铁、5G基站,为何却造不出一个“世界级”的汽车零件巨头?

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中国汽车工业最深的悖论:整车市场风生水起,新能源车出口全球第一,可支撑这一切的“幕后英雄”——零部件体系,却始终没能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2024年《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博世(Bosch)、电装(Denso)、采埃孚(ZF)、麦格纳(Magna)等欧美日企业稳居前十,年收入普遍在3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而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均胜电子(Joyson Electronics),凭借海外并购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业务的快速扩张,以约380亿美元的营收跻身第八。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大部分收入仍来自海外并购的资产,真正由中国本土孵化、成长、主导的技术输出,占比依然有限。

这就像一场长跑比赛,发令枪响了三十年,我们冲进了决赛圈,却始终没能穿上领跑的那双跑鞋。

为什么?是因为技术不行吗?其实不然。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超过35%;在电机电控方面,汇川技术、比亚迪的e平台3.0已经领先一代;在智能座舱,德赛西威的域控制器装车量稳居国内第一。这些企业单项技术早已世界级,可为什么一算“总收入”,就拼不过那些“全能型老将”?

全球汽车零部件营收:仅一家中企入榜前十-有驾

关键在于系统集成能力与全球配套体系的差距。

博世的一颗ESP(车身稳定系统)芯片,能适配大众、丰田、福特甚至特斯拉的上百款车型;电装的空调模块,几乎成了日系车的“标准件”。它们卖的不仅是零件,而是一整套经过全球验证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更多是“单点突破”——你在某一款车上用我的电池,但底盘、传感器、软件架构,可能还是国外的。我们擅长“尖子生”,却还没成为“班主任”。

更深层的问题是:整车与零部件的关系,是不是颠倒了?

在德国和日本,整车厂(OEM)和一级供应商(Tier 1)是“共生关系”。博世可以参与大众新车型的早期设计,共同定义技术路线。而在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整车厂是“甲方爸爸”,零部件厂是“乙方执行”。你提方案?先报价,再测试,再砍价。这种“订单驱动”模式,让企业更愿意做短平快的项目,而不是投入十年去打磨一个基础平台。

我认识一位宁波汽配厂的老板,他做刹车卡钳出口欧洲二十年,质量稳定到德国人闭眼收货。但他跟我说:“我们不是技术落后,是没资格参与定义。”他想推一款轻量化、智能监测的卡钳,但国内车企嫌贵、嫌新、怕风险,宁愿用老款进口件。反而是德国一家新兴电动车企,主动找他合作定制——“你们中国人不怕创新,我们也不怕。”

全球汽车零部件营收:仅一家中企入榜前十-有驾

这其实引出了一个反向思考:是不是我们太执着于“对标世界前十”了?

全球前十的榜单,本质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遗产。它们的收入结构,高度依赖内燃机、变速箱、底盘等“旧三大件”。而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机会,恰恰在于新能源与智能化的重构。当世界从“机械定义汽车”转向“软件定义汽车”,胜负手不再是规模,而是迭代速度和生态整合。

比如,华为虽然不直接做“零部件收入排名”,但它通过HI模式(Huawei Inside)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打包成“全栈方案”,已经深度绑定问界、阿维塔、极狐等品牌。它的“收入”可能不体现在某个零件单价上,而是整个智能系统的溢价能力。这种“软硬一体”的打法,根本不在传统榜单的统计逻辑里。

再比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这些芯片公司,虽然营收暂时不高,但它们在自动驾驶芯片的能效比和本地化适配上的优势,正在成为新势力车企的“隐形刚需”。它们的价值,也不该用“销售额”单一维度衡量。

所以,也许真正的答案不是“如何挤进前十”,而是: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新的榜单,来衡量智能汽车时代的“新权力结构”?

全球汽车零部件营收:仅一家中企入榜前十-有驾

当一辆车的价值70%来自电子和软件,当用户为“自动泊车”和“语音助手”买单,传统的“零部件”概念本身就在瓦解。未来的冠军,可能不再是“卖零件最多”的公司,而是“掌控最多用户数据”和“定义最多交互场景”的平台。

回头看,中国汽配企业真正的挑战,或许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本,而是话语权的重建——从“我能做”到“我来定”的转变。

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能造出好零件。下一步,是让世界习惯:某些技术标准,由中国定义。

那么问题来了:当全球车企都依赖中国的电池、智驾、车联网方案时,那个“世界前十”的榜单,还会重要吗?

全球汽车零部件营收:仅一家中企入榜前十-有驾

还是说,我们终将亲手打破它,然后重新书写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