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铸就伟大,比亚迪从“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车企能把“以客户为中心”这句口号,做到什么程度?是更快的交付速度?还是更贴心的售后服务?或许,答案就藏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最近,我刷到一条关于比亚迪的新闻,让我这个老司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方程豹豹5的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上,亲自为车主交车,更关键的是,他主动示意品牌总经理站到旁边,把C位留给了客户。这一幕,瞬间刷屏了朋友圈。这仅仅是作秀吗?不,我认为这背后,是比亚迪从上到下,真正把用户当“上帝”的体现。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当一家年销百万辆的车企巨头,愿意弯下腰,把镜头和掌声留给普通车主,这种尊重,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业行为,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的烙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比亚迪是如何用一个个细节,把“以客户为中心”这句口号,变成现实的。
先说说这次主角——方程豹豹5。作为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的首款车型,它承载的可不只是销量期望,更是新品牌“个性、专业、强悍”理念的具象化。但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它那炫酷的“方盒子”造型,也不是它那动辄“4秒级”的百公里加速,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比亚迪在用户体验上的深度思考。王传福亲自交车,绝不仅仅是一次公关活动,而是一次无声的宣言:比亚迪的用户,值得被这样对待。这让我想起以前买车,4S店的销售经理都恨不得自己站C位,拍照时抢镜比车主还积极。而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把主角还给了真正的主角——车主。这种“反套路”的操作,反而赢得了满堂彩,你说神不神奇?
当然,光有仪式感还不够,产品力才是硬道理。豹5定位为“超级混动硬派SUV”,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不是好惹的主。它基于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打造,以电为主的技术架构,让它在越野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极速响应、超强脱困、极限爬坡,这些听起来很“玄幻”的能力,在豹5身上都变成了现实。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再也不用担心陷车时,发动机吭哧吭哧半天给不出力的尴尬了。电驱的特性,让扭矩瞬间爆发,脱困变得轻而易举。而且,它还配备了首创的豹式掉头模式,最小转弯半径仅3.4米,在狭窄的山路或者越野营地里,这简直就是“神技”。有网友调侃:“这车掉头,比我家小狗还灵活!” 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大家对这项技术的认可。
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续航和油耗。很多人一听“硬派SUV”,就觉得这玩意儿肯定是个“油老虎”。但豹5偏偏不走寻常路。综合亏电油耗仅为7.8L/100km,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200km。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周末想去趟川西,或者来个长途自驾,完全不用担心频繁加油的问题。而且,它还是混动的,城市里用电,成本更低,更环保。百公里加速首次达到4秒级,这已经不是SUV了,简直是贴地飞行的“陆地游艇”。想象一下,红绿灯起步,旁边跑车还没反应过来,你已经“嗖”地一下冲出去了,那感觉,别提多爽了。当然,有优点就有缺点。这么强的性能,必然伴随着较高的购车成本,而且作为一款硬派越野,它的舒适性调校,可能不会像城市SUV那么柔软,走烂路时,后排乘客可能会觉得有点颠。但瑕不掩瑜,对于追求极致越野体验的玩家来说,这些小缺点完全可以接受。
“用技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比亚迪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以前我总觉得这话有点“大”,但现在看来,它真的在一步步实现。从刀片电池到e平台3.0,从DM-i超级混动到云辇、CTB、易四方,比亚迪的自研技术已经超过了4万项。这些技术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真切切地解决用户的痛点。比如刀片电池,解决了大家对电动车安全的担忧;DM-i超级混动,解决了续航和油耗的焦虑。而豹5的DMO平台,则是把硬派越野和新能源完美结合,解决了传统越野车油耗高、噪音大、动力响应慢的问题。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才是比亚迪最可怕的地方。
最后,回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话题。比亚迪能做到今天6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成就,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用户口碑。从王传福把C位让给车主,到豹5用硬核技术满足用户对越野的渴望,再到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和贴心的售后政策,每一个环节,都在诠释着“用户至上”的理念。当一家企业能把对用户的尊重,融入到每一次交车、每一项技术、每一个服务细节中,它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你觉得,一家车企,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它的用户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