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两轮电动车市场最近又开始躁动了,雅迪半年里就给中国人卖了879万辆“小电驴”,数一数,这得有多少车找到了新家啊?
不过,这一片繁荣的背后,总让人觉得故事还没讲到终点,暗流涌动着点什么隐秘的东西。
咱们不禁要问:雅迪的这场狂欢,是不是要划句号了?
新国标即将“亮剑”,补贴说拜拜,卖得飞起的小电驴,真的还能继续小跑吗?
雅迪、爱玛、九号、小牛这些品牌们,表面上像在各自为战,其实打的还是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渠道、利润、市占率争夺战。
而这场较量,咋一看谁都神采飞扬,但细品一下,真正的赢家到底是谁——或者说,还能赢多久?
爆卖879万辆,两轮江湖又翻新天
2025年两轮电动车市场迎来了一波久违的回血。
运营商笑逐颜开,门店老板精神焕发,数据满天飞:上半年卖掉的车,比去年暴涨近30%,无论是雅迪的门店还是九号、小牛的渠道,好消息接连不断。
尤其是老大哥雅迪,半年直接甩出879万汽车级“小电驴”,把利润冠军的座椅抢回来不止,还直接把爱玛、九号、小牛全都甩在了后头。
北京的王陆老板,不信你去他的雅迪门店看看,旧标车型库存那叫一个抢。
不过,别以为有的是时间——新国标定了期限,旧车最多能卖到2025年11月底,大家都在争着最后的机会捡个速度最快的“飙车小电驴”。
毕竟,新车最高时速限定死了,一小时只能飞驰25公里。等政策一到位,想要点“小激情”的消费者,恐怕只能在回忆里体会那种呼啸而过的畅快了。
王陆的店里,雅迪的热销款就跟消失得快的奶茶一样,今儿到货明儿清仓。
老款追光已经卖断了,冠能Q50新一代连日都有人抢。
还有没完没了的电话咨询:哪些车还能不限速?哪款能多跑几公里?
门店老板一边清库存一边鼓励顾客,说白了就是抓住政策窗口期,谁抢谁赚。
整个上半年,像王陆这样的店铺并非个例。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全国电动两轮车销量高达3232万多台,比去年增长近30%,各大品牌的渠道无论新老全线飘红。
这场盛宴的主角是谁?
还是雅迪。
这波操作下来,营收蹭蹭往上窜,半年收了快192亿,净利润16.5亿,直接超额“完成任务”,跟去年的惨淡一比,那叫一个尴尬又心酸。
去年安全事故频出、全行业风声鹤唳,市场需求悄悄地掉头往下走,雅迪的数字也跟着跳水,利润逆风暴跌,一度被对手爱玛“取代”,算是老天给它上一课吧。
不过人家雅迪不愧是老司机,2025年政策一变,“以旧换新”补贴一开,市场立刻就回暖,经销商门店直呼没货。
新财报一出,那数据之刺眼——营收、利润、销量全线领跑,硬生生把王座又坐了回来。
你以为这场比赛就此结束?九号、小牛的体量虽然没法比,只是增速却悄悄地上来了。
九号同比翻了将近80%,小牛超过50%。
尤其九号,市场份额眼看着超过绿源、新日这些传统派,直逼雅迪和爱玛的核心盘子。
老大哥虽然风光,可脚下藏着不少雷,怎么看都是危机与机会并存。
雅迪也“卷”起来了,高端流量一手抓
市面上电动两轮车品牌越来越善变,什么“规模为王”、“低价走量”这些老路子,眼下并不都灵了。
雅迪一度靠着门店铺天盖地,4万家门头,谁能比得过?
销量远超同行已然是事实,可再牛的渠道也得赚钱不是。
翻开财报可见:去年,雅迪每卖一辆车才赚98元,爱玛则几乎是它的两倍,直接甩开来了。
到了2025年上半年,雅迪的净利润翻着花样飙升,平均一辆车净赚188元,逼近爱玛的194元,过往那种只讲量、不讲利的小家子气终被收了起来。
这说明啥?
雅迪从拼低价的泥潭里蹦出来,转身扎进了中高端市场。
不靠便宜,注重品质和附加值,开始憋大招了。
线下门店你去看看,冠能、摩登系列往最显眼的位置一摆,动辄三四千,上不封顶,飞越系列都贴到两万了,啥叫高端定位?
只有问到“有没有便宜点的”,老板才勉为其难地拉你去看看被角落里的M、C系列,售价低到没啥吸引力,说白了这个价位,雅迪显然没啥优势,也没心思往下狠拼。
毕竟卖一辆不挣钱,谁愿意做?
经销商都清楚,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溢价高、颜值高、配置全的车,谁还天天死磕两千块以下的市场?
雅迪的新打法也不藏着掖着,业绩好转除了政策“神助攻”,自身还把重心转向主打高品质、高溢价的冠能、摩登等新品——顺便把年轻用户捧到天上,活脱脱变身“新潮小电驴”代表。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上半年3000元以上的车型占比直接突破56%,比去年高了足足8个点,团队也搭好,往高端品牌靠拢,跟互联网、AI技术这波风口深度绑定。
浙江的雅迪经销商郑源说得直接:今年雅迪彻底变了,玩起互联网思维,线上流量玩法拉满。
雅迪App在订阅制、功能服务上,明显学习九号、小牛的打法,啥首年免费次年收费,开始补齐智能化的短板,让你只买一辆车?不,是买一堆服务。
再有,就是线上推广大跃进,抖音、京东、高频冲榜,各种培训、流量扶持,门店老板都直呼“互联网真的不一样”。
不过,雅迪强调一点:线上只是引流,不设什么成交任务。
只有线下门店核销、提车,才算有业绩。
毕竟电动车不是快递,顾客得摸得着、骑得爽才行。
老板们也不能拒任何订单,哪个平台的顾客都要接,争取人到店里,才是真正收获。
智能技术加速,老大哥变身有点慢
而今,电动两轮市场卷成一锅粥,传统品牌和新玩家都在争。
爱玛紧追不舍,九号、小牛这些新锐更是步步紧逼,玩法全都卷到科技感、智能化。
光靠规模,光靠线下优势已经不够了,必须懂技术,懂营销,年轻化定位怎么夯实才是关键。
九号的创新功能就瞄准了年轻骑手和外卖小哥:防侧滑、缓降、感应坐姿,还有自动泊车、骑行接电话这类黑科技,简直把“小电驴”做成了智能移动堡垒,谁不爱谁?
而雅迪,虽然也在智能防盗、GPS定位上下了功夫,但这些在业内早变成标配,很难形成壁垒。
更别说雅迪的研发投入,长期保持在3%、今年上半年也不过3.25%,对比九号4.45%的研发开销,差距可不小。
坐稳老大的宝座,已经不只是靠渠道铺货,技术和产品硬实力也得跟上。
海外市场又是一道新考题。
雅迪早在2007年走了全球化战略,东南亚成了突破口,印尼工厂三月交付首车、五月升级智能产研基地,越南年产能提升到50万台——这些动作看似风风火火,可实际效果还等官方公布数据。
目前猜测,上半年雅迪海外收入估计没超过20亿,远不及九号的44亿,后者海外业务占比高达37%,短期出不了大头,还是国内市场得守好基本盘。
“新国标”再放大招,成本马上提高,车价上涨不止。
经销商普遍预计,每辆新车贵五六百块没跑,这还赶上销售淡季和补贴退潮,市场随时会“降温”。
补贴带来的好日子大家都习惯了,如今要让消费者转头去接受高价新国标车型,难度打折,销量可能就扎心了。
郑源感叹,这半年销量冲得飞起,可下半年类似的火爆再难见,真正的压力现在才刚刚拉开帷幕。
尤其对雅迪来说,从王座到阵地,责任更重,步伐都不敢乱。
过渡期一到,就是“硬仗”拉开序幕。
经销商还在趁新旧切换窗口拼最后一把,争取多进点旧标货,再吃一波红利,谁知道明年会咋样呢?
你说这场“小电驴”狂欢,会不会就要落幕?
疯狂之后,我们该思考啥?
回看这几年,两轮电动车产业一次次翻新、拼技术、卷市场,总让人仿佛看到一场短跑赛,一拨人冲得快,一拨人追得猛,可终点线始终模糊。
雅迪的故事也未尝不是包括所有品牌在内的生态缩影:补贴政策是强心针,渠道是护城河,技术是突破口。
可要说哪些能让企业长期健康——那还得是产品力和用户的认可。
“老大”只靠规模就能稳稳当当吗?
补贴一退,消费者会不会掉头就走?
高端化转型能否稳得住年轻人的心?
技术壁垒什么时候真正筑起来?
海外市场能不能打出来名堂?
这些问题像悬疑片里的谜团,每个玩家都要答,但谁能对了,谁就能笑到最后。
企业不能只看表面风光,多琢磨点深层问题,才不至于下次跌倒爬不起来。
或许市场总能找到新的动力,但对于雅迪、对于电动两轮车行业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登台。
看完这场“小电驴”狂欢,你怎么看?
补贴退潮、国标升级、价格上涨后,你还会为“小电驴”买单吗?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