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保值率成了衡量车型价值的重要指标。一份新的保值率报告揭示了市场分化加剧的趋势:豪华品牌与头部自主品牌保值率差距拉大,插电混动车型保值率普遍高于纯电动车型。
保值率: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照妖镜”
这份报告显示,豪华品牌与头部自主品牌在保值率上形成“断层式差距”。以五菱Air ev晴空和比亚迪海豚为代表的微型/小型轿车市场,保值率普遍低于60%,反映出消费者对低端电动车的长期价值仍存疑虑。而紧凑型轿车领域,吉利几何G6以58.4%的保值率逆势突围,成为自主品牌技术升级的标杆。
抗跌王者:自主品牌如何“逆天改命”?
五菱Air ev晴空凭借成熟供应链与极致成本控制,三年保值率锁定在59.2%,印证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市场定律。比亚迪海豚则凭借刀片电池技术,为全系车型筑起安全壁垒,二手溢价能力比竞品高8%-12%。
吉利几何G6则以58.4%的保值率碾压同级合资车型,背后是吉利SEA架构与三电系统的深度整合。电池衰减率比德系竞品低3个百分点,成为“硬通货”。
豪华品牌“跌落神坛”:BBA输给特斯拉的三大真相
特斯拉Model 3三年保值率逆势冲上67%,而BBA电动车型的保值率却遭遇“断崖式下跌”,同比跌幅普遍超过15%。
究其原因,一是技术代差致命:特斯拉的4680电池与一体化压铸技术,将维修成本降低40%,而BBA仍困在“油改电”的桎梏中;二是软件定义残值:OTA升级能力让特斯拉车型“越用越新”,而传统豪华品牌车机系统三年后即面临淘汰风险;三是补能体系碾压:特斯拉超充网络覆盖98%的高速服务区,而BBA车主仍在为找桩焦虑。
技术路线之争:插混为何比纯电更“扛跌”?
报告揭示了一个颠覆性趋势:30万元以上PHEV车型保值率比同价位BEV高10%-15%。以理想L9为例,其三年保值率高达68%,远超蔚来ES8的53%。
行业专家指出,“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消除了里程焦虑,而增程式技术带来的低保养成本更让二手车商趋之若鹜。
反观纯电市场,除了五菱、比亚迪等头部玩家,多数品牌仍在为电池衰减率买单。除了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其他二线电池品牌车型残值至少折损20%。
2025年保值率博弈:三大趋势定生死
垂直整合决定底线:比亚迪自研自产三电系统,单车成本比竞品低15%-20%,这让其在价格战中保有残值调节空间;
超充网络即护城河:特斯拉、小鹏的5C超充站已覆盖70%地级市,充电速度提升3倍,直接拉动二手溢价5%;
政策红利再洗牌:2024年扩大的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让商用车型保值率提升8%,宇通、中车等品牌悄然收割B端市场。
总结:
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是衡量车型价值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要综合考虑品牌、技术、成本等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