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不装了,直接发疯:一箱油从北京干到上海,电车主集体破防

我看到“星途瑶光C-DM寰球版,一箱油从北京到上海”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车牛逼,而是奇瑞这是终于想开了,或者说,被逼疯了。

讲真,现在的车圈,你按部就班发新车,讲技术,搞参数,开品鉴会,那是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突出一个岁月静好。但问题是,现在哪还有什么岁月静好?全是黑暗森林。以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抢蛋糕,虽然吃相难看,但好歹有张桌子。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打法是,最好的防守不是抢蛋糕,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

奇瑞不装了,直接发疯:一箱油从北京干到上海,电车主集体破防-有驾
奇瑞不装了,直接发疯:一箱油从北京干到上海,电车主集体破防-有驾

所以你看,当一个车企开始不聊虚的,不跟你扯什么品牌故事和用户共创,而是直接把一个极其暴力的数字——“1400公里”——砸你脸上的时候,你得明白,它不是在做产品,它是在宣战。这是一种姿态,一种“不装了,摊牌了”的姿态。潜台词就是,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纯电爹们,天天算计充电桩,规划长途路线跟做高考数学题一样,累不累啊?我们混动,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这种简单粗暴,有时候反而最有效。你跟消费者讲三电系统,讲热效率,讲能量管理,他听不懂,听完就忘。但你跟他说,这车加满一箱油,能让你从北京的雾霾里,一路开到上海外滩吹风,中间连服务区都不用进。这个场景,这个画面,直接就印在脑子里了。这是一种压缩饼干式的营销,信息密度极大,而且直击痛点。什么痛点?里程焦虑。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对这个体会太深了。电车主的世界里,没有诗和远方,只有“下个桩在哪”和“这个桩是不是坏的”。节假日上高速,那不叫开车,那叫渡劫。你眼睁睁看着续航往下掉,比看自己的股票基金还刺激。所以,当瑶光C-DM这种车出来说,兄弟,别焦虑了,1400公里,随便开。这感觉就像是,你在沙漠里渴得快见佛祖了,突然有人开着洒水车跟你说,随便喝,管够。就问你感不感动?

当然,光有续航是不够的,这年头消费者都被惯坏了。你得是六边形战士。于是星途把能堆的料都给你堆上了。双12.3寸屏,高通8155芯片,这些东西现在都快成电车的“压缩毛巾”了,属于标配,没有反而奇怪。但它搞了些小细节,比如那个用来调动能回收的换挡拨片,就有点意思。它在告诉你,我们理工男虽然直,但我们也懂情趣。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这年头除了工资啥都在涨,车价除外。

然后是安全,这个东西就更有意思了。车身85%高强度钢,双五星认证。这些话术,每个车企都会说。但星途的做法更像是个愣头青,它直接把电池拉到印尼泡水,拉到中东暴晒,拉到黑龙江冷冻。这是一种非常“民粹”的沟通方式,它不说那些复杂的标准和代号,它直接给你演一个“荒野求生”。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还能这么玩?这种测试,不是为了证明技术有多牛,而是为了让你这种普通人感觉“踏实”。车身用的不是钢,是金钟罩铁布衫。这玩意儿不是为了让你去撞,是为了让你在每天上班堵车的烦躁中,心里能多个底。

写到这里我得承认,这个比喻有点玄学,但车圈现在不就是玄学大战么?奔驰卖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虚幻满足感。特斯拉卖的不是车,是一种“我比你懂未来”的科技信仰。会买这些品牌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觉得你在侮辱他的品味。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你看,星途这一套组合拳,看着像是发疯,其实是优等生被逼到墙角之后,开始用板砖当武器了。它骨子里还是想讲道理的,但环境不允许了。它把所有消费者可能纠结的点,都给你提前想到了,然后用最夸张的方式给你展示出来。颜值、空间、性能、安全、续航,它试图告诉你,我全都要,而且每一项我都要做到90分。

这他妈都叫什么事儿!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无奈。在品牌力没有形成绝对的“玄学”光环之前,你只能用这种最笨、最诚恳,也最野蛮的方式去抢市场。你不能有短板,因为任何一个短板都会被对手无限放大。你必须像个卷王一样,把配置单拉到Excel表格的最后一列。加大加大再加大。

这就是瑶光C-DM寰球版现在做的事情。它不是在发布一款新车,它是在进行一场“掀桌子式”的饱和攻击。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续航里程作为突破口,再用一堆几乎没有短板的配置构筑防线,最后用一个大概率会很有诚意的价格,对20万级别的所有对手进行无差别扫射。

至于它最后能不能成,谁知道呢。可能成了,也可能成了下一个“年轻人的第一次XXX”。在现在的车圈,成与不成,有时候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你我,都是观众。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星途这样的选手都开始“发疯”的时候,其他人的好日子,可能真的要到头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