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汽车不用备胎这个事儿,说白了,跟咱们开车的日常用车体验关系不大,但确实引发不少争议。尤其是身边那些老司机们,个个都觉得我提车就得有备胎——多稳定啊,万一爆胎了,万一钉子弹到轮胎里,怎么破?这思路其实也有点传统,因为以前的燃油车,备胎就是个必备品——你油门踩到飞起,跑个几百公里,突然爆胎,还得慢慢找修理厂,或者直接扔路边打电话救援,这在过去几乎是意外的常态。
可是如今新能源车,情况就变了。从外观空间角度看,能腾出空间给电池的,绝对不是个软柿子。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普通纯电车的底盘结构,整体空间都被电池霸占。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无备胎——你要真塞个备胎进去,空间压缩了,续航就缩水。这让我想到那次和朋友聊车,朋友说你这个电池三明治不放过备胎,就意味着空间紧张。 让他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电池占地方也是根本原因。没备胎,车内储物空间反而更规整点,这在日常使用中,方便很多。否则每次备胎占位置,后备箱空间就得被缩得七零八落。另一方面,轻量化也是重点。你想想,一辆普通尺寸的备胎,至少得25斤左右,更不用说全尺寸的了。现在看来,几斤的节省,能多跑几公里,简直就像多给续航加点油。
我特别想问问大家——你们会因为没有备胎而特别心烦吗?我倒是觉得,只要搞清楚补胎液+充气泵在哪儿,遇到钉子扎胎,一般几十分钟就搞定;若遇到弹了无气的轮胎,还可以用防爆胎,跑个几十公里换备用胎。很多时候,爆胎的概率不大——毕竟路面上碎玻璃、钉子越来越少,车队的智能检测也更智能了。
说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另一个点。厂家说取消备胎也是按需调整,毕竟省掉的重量能让续航快速实现突破——可能五十公里续航是很普通的数字,但所有人都关心的是这车跑得远不远。就我所知,差不多每辆车用几年,我用到爆胎的几率也不超过1次,甚至有人都经历了三年都没遇到一次扎胎的情况。
车企如果省掉备胎,他们赚在哪里?在我看来不光是成本节省——其实他们还能控制整车的零配件渠道。你买新能源车,绝大部分零配件,比如轮胎、刹车片、滤芯,都必须到4S店或者厂家授权的地方更换或维修。这样一来,省掉备胎不过是圈地自保——你需要大量维修时,肯定还是得到品牌官方渠道。
有人会反驳:我买车就是想有个万一之计,万一爆胎了还能自己搞定。但实际用车场景,真遇到爆胎的几率低得惊人。有次我问一个修理工,他说:爆胎?以前我一天能修十个轮胎,现在基本不够三天就一单。这行业见闻倒让我觉得,过去的备用胎其实更多是心理安慰。
也有人会觉得,取消备胎是倒退。在我朋友那,听他说:你看那些越野车,专门带大备胎,因为难以预料的复杂路况。但我自己觉得,普通家用车日常用车场景,没必要非得有个死硬的备胎束缚空间。
最搞笑的还是我朋友圈里有人留言:这倒霉的事,我上次扎胎,自己去买补胎液,结果还搞错了品牌,差点更麻烦,真想有个备胎。但实际上,在哪小区打个电话,等个救援,除了可能多等个半小时,挺方便的。救援服务其实也是在变革中,越来越快——24小时到达的事儿,很普及。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样的设计,算不算技术提升——减轻车重、增加续航?还是倒退——把安全感抛在脑后。其实我觉得,要不要备胎,还是看个人惯。有些人惯自己动手修轮胎,有些人觉得丢个电话,甩手就行。起码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有备胎这个概念会逐渐退场。
我有个疑问:要是真遇到爆胎,轮胎换不快,心里还真不舒服。你们有没有试过自己换轮胎?我曾经帮朋友换过一次,竟然快手不到10分钟,挺顺手的。可惜的是,现在的车都不带备胎,反倒让我们变得更依赖应急方案。
也许随着智能检测、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甚至可以用无人车车队快速应对突发——那个时候,备胎会变成历史款。但与此小细节的变化也提醒我们,要随时留意信息,比如充气泵在哪儿?救援电话怎么拨?其实比起这个硬核的备胎,这个软实力才是真实用的。
现在我还在想,考虑到环保和节能,放弃备胎也算是一种绿色出行吧?毕竟,减少无用的零部件生产,也多点空间给电池,续航能力能提升一些。
想问一句:你觉得,用车几年,遇到爆胎的几率多大?还是说,真正会在路上费心费力的,只有那些深山越野狂人才会考虑备胎?反正,我自己,宁愿多带点补胎液,偶尔碰碰运气。【这段先按下不表】
祝大家都能在车轮上,走得更远、更加安全。中秋节快到了,大家吃月饼的时候,也别忘了想想这事——未来的车,是不是真的更聪明了?还是人类的智慧会陪我们一起备战各种突发?这一切,都还留个悬念。
---
你们觉得,未来没有备胎,是不是能普及?还是安全感总难摆脱?答应我,下次遇到突然爆胎时,也别太慌,先看看手边是不是有个充气泵或救援电话。毕竟,生活早已够复杂了,就算没有备胎,咱们也还能应付得过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