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故障求助德国总部:中国大众独立,我们管不着!

“我们管不着!”

德国大众总部这封回信,差点没把上海那位途观L车主的肺给气炸。

他的车变速箱出了毛病,想着国内解决不了,那就找“老家”呗,结果一封邮件发过去,客客气气地收到了这么一句法律上完美、情感上把人踹出门外的话。

那种感觉,就像你站在4S店锃亮的接待台前,服务顾问面无表情地告诉你,“先换个传感器试试”,转头就变成“TCU也得换”,最后干脆利落地甩来一句,“整个机电总成换掉吧,自费。”

这维修方案变得比翻书还快,每一下都结结实实地踩在你钱包和心脏上。

你怕车撂在半路,更怕这钱花得像填无底洞。

说白了,这不是他一个人倒霉。

早在2021年,就有个17款迈腾的车主,变速箱坏了,4S店张嘴就要两万,又是投诉又是折腾,最后才换了个便宜点的TCU。

结果今年4月,老毛病又犯了,报价还是那个刺眼的两万块。

这套“反复坏、试着修”的组合拳,风险和时间,全都甩给了车主。

变速箱故障求助德国总部:中国大众独立,我们管不着!-有驾

更要命的是,不少人是在高速上,变速箱突然给你来个“紧急模式”,车速骤降,那一刻脑子里嗡的一声,除了恐慌,就剩下“下回是不是就没这么好运了?”

你以为打个400客服电话能起点作用?

很多车主的经历是,那电话就是个迷魂阵。

流程说得天花乱坠,两小时联系你,二十四小时给方案。

现实呢?

永远是那句机器人般的“已经催促加急处理了”。

在电话里绕了十八个弯,最后只得到一个“会跟进”的空头支票。

所以,那位上海车主才把希望寄托到了德国。

他在邮件里写得那叫一个详细,故障表现、发生频率,还捎带上了其他车主的投诉,就是想告诉总部:这问题不是个例,是通病!

德国总部的回信倒是滴水不漏:我们跟中国大众是两家独立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办公室,我们没权管。

变速箱故障求助德国总部:中国大众独立,我们管不着!-有驾

法律上说得清清楚楚,可消费者心里那道坎过不去啊。

你卖车的时候,讲的是德国工艺、全球品质,享受的是同一个牌子的光环;出了事,就变成“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这种分裂感,谁受得了?

这事还在发酵。

2025年8月23号,一位19款迈腾车主,车开了8万多公里,仪表盘也跳出“变速箱仅限紧急模式”,又是高速惊魂。

到现在,400电话的回应依然是“正在反馈”。

把这事放大了看,也不是大众一家的问题。

南昌有位褚先生,上百万的路虎揽胜,才开七千公里,保养时发现机油漏进了冷却液箱,一查是“缸体沙眼”这种出厂缺陷。

他要换发动机,厂家只肯换个缸盖,到现在还在跟质监总局投诉,车就那么一直放着。

变速箱故障求助德国总部:中国大众独立,我们管不着!-有驾

智能汽车这条新赛道,坑也不少。

中消协都出来点名了,别拿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宣传智能驾驶,出事了就得给完整数据,别遮遮掩掩。

说到底,现在这些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员还是第一责任人。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南京市消协8月份的报告里,汽车投诉暴增了四成多,质量问题占了三分之一,发动机异响、变速箱顿挫是老常客。

这说明啥?

说明大伙的耐心都快磨没了,这些问题已经从“个案”变成了统计学上的“常见病”。

所以别把希望全压在一封跨国邮件上。

有业内人说了,碰上这种系统性的问题,就得靠系统性的投诉加上媒体的关注,才能逼着厂商坐下来好好说话。

你得学会自己留证据:故障什么时候出的、什么环境下出的、警示灯亮了赶紧拍照录像、跟4S店的沟通最好录个音、维修记录和报价单都收好。

变速箱故障求助德国总部:中国大众独立,我们管不着!-有驾

国内有个现代胜达自燃的案子,车主调解不成,直接告上法庭,一审输了,二审硬是给翻了过来,法院认定是质量问题,判了经销商赔了二十多万。

这告诉我们,只要证据链完整,法律这条路,是最后的底牌。

再回头看大众那封回信,法律上站得住脚,但在消费者的认知里,“德国大众”这个牌子,在中国卖的车就是“一个大众”。

你广告里吹的牛,门店里许的诺,不是几句法律术语就能撇干净的。

就算你总部真的管不着,给个技术支持、追踪一下问题,让车主感觉你这个“大家长”还在场,也比一堵墙怼回来强。

上海那位途观L车主的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

但这事没完。

当一个又一个车主把自己的经历放到网上,当这些失望和愤怒聚在一起,那个曾经光芒万丈的品牌,早晚得回答那道最要命的题:“当初的信任,要怎么补回来?”

车可以修,人心坏了,那可就真难修了。

变速箱故障求助德国总部:中国大众独立,我们管不着!-有驾

企业要是不把“负责”这两个字刻进骨子里,今天省下的维修费,明天就得从销量里加倍还回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