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码爆胎只偏10厘米?蔚来ET9在黑河测试场干了件让工程师腿软的事

170码爆胎只偏10厘米?蔚来ET9在黑河测试场干了件让工程师腿软的事

中汽研黑河试验场,零下二十几度,一台ET9在高环上跑到170km/h,工程师按下按钮,左前轮瞬间爆胎。车身晃了一下,偏移10厘米,稳住了。旁边围观的几个德国工程师愣了三秒,嘴里蹦出一句“这不科学”。测试主管老张事后跟我说,他干了十五年碰撞测试,这种极限场景能稳住的,一只手数得过来。

这事儿要搁五年前,你跟我说电动车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控,我肯定觉得是在吹牛。但现在看来,有些东西确实在悄悄改变。

充电这事儿,冬天不用再受罪了

去年腊月去哈尔滨,租的电车在服务区充电充了快一个小时,外面零下十八度,车里暖风不敢开太大,冻得直哆嗦。那会儿就想,这玩意儿冬天真不是给人开的。

前两天看到广州有人测ET9,地库7度,充电功率能拉到480千瓦。想想也是,900V平台加上碳化硅模块,理论上发热量能降不少。有个朋友上个月提了车,说18%电量开始充,3分钟多就到了55%,表显续航涨了250多公里。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桩子现在还不多见,高速服务区基本没有。技术是到位了,配套还得等等。

170码爆胎只偏10厘米?蔚来ET9在黑河测试场干了件让工程师腿软的事-有驾

悬架会记路这件事

我一个开MPV的朋友老抱怨,每次走那条去郊区的老路,减速带特别密,后排坐着他妈,颠得老人家直皱眉头。后来换了台理想MEGA,跑了几次之后,他发现车好像“学聪明了”,过减速带之前悬架会提前软下来,没那么颠了。

这套系统大概是靠传感器记路面特征,跑过三次就能识别,下次再过同一个地方,0.05秒内调整阻尼。听着玄乎,但实际用下来确实有效果。

还有个细节挺贴心,停车时悬架自动降50毫米,他妈上下车不用踮脚了。这种小改进,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实用多了。

芯片算力这笔账

去年跟一个搞自动驾驶的哥们儿喝酒,他吐槽说现在车企最爱玩数字游戏,动不动几百TOPS算力,实际上软件优化跟不上,照样卡。就像给你一台超级电脑,但系统是十年前的,有什么用?

不过ET9这颗5纳米芯片的数据看着还行,有人在深圳跑了28公里城区零接管,CPU占用率没超过42%。如果这数据是真的,至少说明冗余够,不会因为多开几个功能就卡顿。

170码爆胎只偏10厘米?蔚来ET9在黑河测试场干了件让工程师腿软的事-有驾

关键还是得看日常场景能不能撑得住,雨天夜里、隧道进出口这些地方,才是真正考验系统的时候。

车身刚度和电耗的较量

电动车有个矛盾:车身重了稳,但电耗高;车身轻了省电,但开起来发飘。怎么找平衡点,各家都在琢磨。

ET9整车扭转刚度52,600牛米每度,这个数字比宝马7系高18%左右。用了热成型钢和铝蜂窝结构,车身硬了,但电耗反而控制在16.2度每百公里,D级车开出A级车的能耗水平。估计是在电机效率和风阻系数上下了功夫,空气悬架降低20毫米后,风阻系数从0.24拉到0.22。

有媒体在上海中环实测,均速52公里每小时,空调开着,表显电耗15.7度,续航达成率97%。这个成绩如果不是挑最理想工况跑的,算比较实在了。

那些看不见的细节

170码爆胎只偏10厘米?蔚来ET9在黑河测试场干了件让工程师腿软的事-有驾

ET9后排座椅能躺到43度,腿托可以升起来,脚踝到坐垫距离42厘米,跟飞机头等舱差不多。座椅骨架用的镁合金,比钢材轻三成多,但通过了欧盟20g碰撞测试。

这种细节普通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坐时间长了就知道区别。我一个跑商务的朋友说,他每周要在车上待十几个小时,好座椅能省不少腰疼的罪。

音响35个扬声器,氛围灯128色,这些东西见仁见智吧,有人觉得是加分项,有人觉得没必要。

最后说两句

技术进步是好事,但车归根结底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背参数的。那些动辄几百TOPS算力、几千牛米扭矩的数字,听着唬人,实际体验怎么样还得自己去感受。

雨夜高速能不能稳得住,冬天续航打几折,座椅坐三个小时腰疼不疼,这些才是真正影响用车体验的东西。至于超充桩什么时候能铺开,激光雷达成本什么时候能降下来,这些问题咱们下回再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