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纯电车车主在服务区为充电排队三四个小时,燃油车主在加油站排起长龙时,比亚迪插混车主却轻轻松松驶向下一站,他们的车满油满电续航能跑1500公里以上,烧油一公里才花两毛钱,比在高速服务区充电还便宜。
这听起来像反常识? 今年十一假期,就是这些车主“装到了”。
今年十一假期,高速公路上最扎心的对比莫过于服务区里的场景。 纯电车主盯着充电桩屏幕上的等待时间叹气,燃油车主在加油站队伍里焦躁地刷手机。
比亚迪插混车主的朋友圈,晒的是沿途风景和美食,几乎没人提“排队”二字。
这种差距的背后,是比亚迪DM5.0插混车型在假期前的一次关键OTA升级。 升级后,亏电油耗直接压到了2.6L/100km,创下全球新低。
按92号汽油7元一升算,一公里成本不到两毛钱。 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电价普遍涨到1.8元以上,折算下来每公里成本反而更高。 像秦PLUS、秦L这类风阻系数低的车型,烧油行驶比充电后纯电行驶还便宜。
续航更是颠覆传统认知,DM5.0车型满油满电实际续航普遍超过1000公里,部分能达到1500-1800公里。
有车主从昆明开回成都,1300公里路程结束,油箱还剩三分之一,电池也还有电。这种续航能力让车主根本不需要在高速上加油,自然避开了服务区的排队长龙。
长假高速最折磨人的堵车环节,反而成了比亚迪智驾版车主展示优越感的场景。 他们的车辆搭载的高速NOA功能,不仅能自动跟车、刹车,还能根据导航自主变道、上下匝道。
遇到施工路段或严重拥堵,系统稳稳保持车距,车主只需手扶方向盘,甚至能分神看会儿视频。 开几百公里下来,疲劳感大大减轻。
日常用车的经济性同样惊人,以秦L为例,65升油箱加满油后续航可达1500公里,短途通勤完全可以用电。
车主习惯下高速后在城区充电站快充,半小时就能从15%充到85%,成本只要10元钱。 这种“长途烧油、短途用电”的模式,让用车成本断崖式下降。
技术层面,第五代DM系统的突破在于软硬件协同。 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电混系统效率达92%。
关键的是AI大模型的应用,系统通过超150万车主产生的月均28亿公里行驶数据,覆盖180万种工况,为每种场景定制最优省油策略。
驾乘体验也截然不同,插混车在城里用电驱动时,安静平顺,等红灯、堵车都没有燃油车的顿挫感。
电池脉冲自加热技术让低温能耗降低8%,高温能耗降低10%。 座椅包裹性和减震系统优化,让长途乘坐不易疲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