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在城市的高楼之间穿行,略带寒意的初秋气息从车窗外飘进来,令人莫名鼻头一酸。这是2025年9月,汽车销量榜单又双叒叕地发布了。很多人可能会说:“都老生常谈了,每月销量榜不都差不多嘛。”可是,如果告诉你,大众朗逸从榜单中步步滑落,而五菱宏光MINIEV时隔六个月再次加冕冠军,你是否愿意停下来,花几分钟看看背后的故事?
我不仅想带着你梳理这份炙手可热的榜单,更想掰开揉碎地给你解读,这几款车为什么卖得好,消费者们又在想些什么。这么一逛,你或许能看到的不只是数字,还有市场的冷暖、车企的焦虑,和买车人的一声长叹。
神车没落,难逃“铁打的江湖流水的榜”?
还记得那些年“神一样”的大众朗逸吗?家轿标杆、口碑之王……这些曾经的“光环”,在新一代朗逸面前好像突然失去了魔力。9月份,朗逸仅仅以22,310辆的销量勉强挤进了榜单第十位,比起8月足足少了两千辆。坊间还有个说法:“朗逸是有中年油腻气的,那童年滤镜渐渐破裂了。”几万块买辆国产新机会有多香?年轻的消费者会为了一个Logo买单吗?
而存在感逆天的五菱宏光MINIEV这次居然又夺回了轿车冠军,9月卖出了5.17万辆。让我想起了前些天刷到的一条十几万点赞的小视频。一个上班族女孩骑小电驴,每到秋雨天就怕湿了鞋。这次她破天荒买了一辆MINIEV,还选了个“芭比粉”,高兴得要命,直喊“终于不用再穿雨靴了!”对于受钱包限制的年轻人群体,也许五菱并没有被当成车,它更像是功能性速胜的小伙伴。
微型车和混动车,狭路相逢,愈战愈勇
来看看榜单第九位,新买家长安Lumin,9月居然取得了惊人的23,188辆销量。我不是专业车评人,但每次一次见这辆车,都被它那颇具“攻击性”的大眼萌点到。很多人说,单论性价比,它比五菱MINIEV更胜一筹。加上网络上的“邪恶糯玉米”外号,以及商家不断紧跟年轻用户调性的一些热点操作,市场转化效果直接拉满——一下子跻身榜十。
啧,谁能想到呢,10年前的汽车市场还有谁会把“卖萌”当成一项本事?这样说可能差点意思,因为脱口秀大会上也有嘉宾提到过,消费升级和心理安慰需求其实是新品类崛起的底层逻辑——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小巧、便宜、乖巧,再多的“萌”也不嫌少。
同样愈战愈勇的还有比亚迪的海鸥和海豹双枪组合——本来以为今年国产混动已经到头了,“羊了个羊”的海豹非但没“凉凉”,反倒依靠着高效能和在电车用户中的口碑,硬生生超了秦L,成功挤进了榜单的“同类一哥”,把销量差距缩小到77台。我觉得这优势顶多也就能算是“鼠身牛尾”——明年购置税政策改了,谁家能第一时间捧上“能跑得远还不贵”的新能源“百公里标配”,谁就能坐C位。
燃油车的“灯火不灭”:还有后劲吗?
最后说说榜单里的“钉子户”日产轩逸,这次卖了33,323辆,还是榜单里唯一销量过3万台的燃油车。老实说,看到这个数字,我心里其实挺矛盾。轩逸的销量之高确实不容小觑——它已经在车主圈内赢得了“安心代步”的金字标牌;而另我们都明白,这个标牌的光芒迟早会被新能源的崛起所取代。总不能谁都用“特别好开”当卖点直到天荒地老吧?
类似的解释,也能套在比亚迪秦PLUS身上。它几乎占满了轿车市场的绝对热度。单月销量差点就突破4万辆,长跑能力毋庸置疑。9月它更新了版本,顶配出奇的便宜,性价比把其他家甩了两条街。但未来混动车的“量产成本”问题一旦解决,这个细分市场的新对手就会更密集。
打个比方,谁在买车“讲故事”?
这销售榜的变迁,何尝不是市场讲消费者心理的一场故事书?五菱是刚需的温暖幻想,秦PLUS、速腾乃至星愿,拼的其实是中产最痛的那个点:是省心划算,还是兼顾电动智能化转型必答题。
明后两年会如何?榜单里的宝座还保得住吗?没人敢回答。但是作为一个小白消费者的我来车企找对的套路其实也很简单——给大众一个故事,一款让人觉得咬咬牙就够得着的选择,一个既看中孩子兴趣班梦想又能保障科技嫁接感受的理由,也许它才能长期“待机”。
下期数据会有秦L的更新换代情况,估计关注度会很高。这是要玩的反击战?我挺期待结果的。
全部评论 (0)